8月10日,永輝超市針對違規收取1元包裝費一事發布致歉聲明。據上海市市場監管局網站消息,永輝因“強迫消費者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被上海市徐匯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沒收違法所得8059.2元,罰款3.2萬余元。(據8月10日《北京商報》)
只收了1元錢的包裝費,換來3萬多的罰款,看上去已經挺嚴厲了。但其實,算算營業額,算算購買人數,再考慮一下造成影響,對于永輝超市這樣體量的超市來說,或許只是小拳拳錘了一下胸口。
永輝之所以被罰,不是因為收了1元錢,而是因為收的這1元錢是系統默認的,沒有經過消費者同意。按照《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這就是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和自主選擇權。罰,就是為了告訴廣大顧客,強行默認的消費,1元錢都不行,都是違規的。
不過,令人意外的是,看到這條新聞,不少人的感受,并不是揚眉吐氣,而是無可奈何。網友爭相控訴各個平臺上默認收取的外賣包裝費。定睛一看,好家伙,這要整改的還真不止永輝一家。
有人說,點2個雞蛋,每個雞蛋都要收一次包裝費,結果送來的時候,都是裝在同一個紙袋子里面;有人說,點一份冒菜,每樣菜都收包裝費,飯還沒吃就已經氣得冒煙;還有人說,買一份撈面,竟然里里外外套了四個盒子,收了6元的包裝費,面總共也才8元錢……看看評論區,最大的感受就是,重復收費、過度包裝收費、巧立名目收費的現象,在外賣領域非常普遍,而消費者只能被動接受。
這種重復高額收取包裝費的做法,集中出現于新“限塑令”之后,儼然要以環保的名義,再一次將“限塑令”變成“賣塑令”,把好事做偏。
如果說,使用可降解的塑料袋,的確提高了商家的成本,在提前告知消費者的前提下,適當收費也不是不能理解。但現狀是,商家收了高級塑料袋的錢,卻依然使用普通塑料袋,包裝簡陋,甚至沒有使用的部分也收錢,這就讓人很不能接受了。
讓人無語的是,永輝這邊道歉,那邊立刻就“改”了,但是改得相當滑頭。網友發現,現在下單,包裝費還是要照收的,只是加上了一個說明,表示正在優化包裝服務和收費規則。這樣整改,也真算是改了個寂寞。
新版“限塑令”的初衷,就是全鏈條地減少塑料制品使用,增強全民環保意識,而不是坑害消費者,讓大家對環保產生抵觸和反感。所以,這個過度包裝隨意收費的問題,應該以平臺為抓手,有徹底的整改,統一的標準。這樣小打小鬧,隔靴搔癢,改得不認真,消費者是不會滿意的。
(記者 屈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