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湖北人社廳發布消息,今年1至7月,全省共為2.2萬勞動者追發工資待遇2.8億元,有力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
為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勞動力市場環境,湖北省人社廳創新監管理念和方式,以優化營商環境先行區創建為牽引,探索建立農民工工資信息化監管和信用監管機制,著力提升監管效能。
據了解,湖北省人社廳印發《關于創建優化營商環境農民工工資信息化監管先行區的指導意見》,加快農民工工資信息化監管機制建設,在轉變監管方式、優化監管路徑、增添監管動能等方面出實招,細化量化各項工作任務,實行項目化管理,明確工作任務、工作舉措、工作要求和完成時間節點,探索形成既符合各地實際又宜在全省可推廣復制的經驗。
同時,落實實名制管理、工資專用賬戶管理、銀行代發工資、工資保證金和維權告示牌等制度,通過大數據監管,倒逼每一個項目、每一個工地、每一個企業落實工資支付保障制度,夯實根治欠薪的制度基本盤。目前,省根治欠薪信息監管平臺已匯集工程項目11357個。依托系統自動評價,確定全省信用A級用人單位63978戶、B級用人單位82625戶、C級用人單位289戶,實現數據跑路、數據說話。
此外,充分發揮市場化擔保機制作用,大力提倡以保險、保函等方式替代現金繳納工資保證金,大力推行與企業征信掛鉤的工資保證金減免激勵措施,探索“一處繳存,全域有效”的工資保證金繳納方法。合理保持工資專用賬戶資金余額,在保證農民工工資按月足額支付的前提下,盡量減少企業的資金占用。
(記者 劉倩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