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的暑假和往年有些不同。
為解決學生暑期“看護難”這個人民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按照中央“雙減”工作精神,今年暑假,從8月9日開始至8月20日,我市在和平、河西、河北、河東、南開和紅橋六個區域試點開展小學生暑期托管服務。現如今,暑期托管已經結束,試點區域的托管工作效果如何?家長又是否滿意?
“同學們,我們在包餃子的時候一定要先捏緊中間,然后從邊上開始捏褶……”18日午休后,和平區萬全小學的孩子們根據不同的興趣,來到“新時代創意市集”中,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習包餃子、包粽子、縫紉、烘焙,制作果盤、豆漿、煎餅果子、熟梨糕,編織中國結,整理衣物……大家在笑聲中享受著勞動的樂趣。
同一時間,在天津師范大學附屬小學,參加暑期托管的孩子們有的在專業老師的指導下,觀看紅色電影,學唱紅色歌曲,閱讀紅色經典故事;有的正在“泥尚工作室”中近距離體驗泥人張彩塑藝術的魅力。“托管期間,我們開放了學校圖書館、體育館、音樂教室、泥尚工作室等多功能教室;安排思政教育課程,并開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美育、勞動實踐課程等。”師大附小黨支部書記、校長劉芳介紹說。
據了解,今年暑假,我市試點區域共有100多所小學開設了暑期托管服務。這些學校在校內開展了符合小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的拓展活動。包括開放教室、功能教室、圖書館、閱覽室、運動場地等;圍繞黨史學習教育的年度主題,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利用學校內外勞動教育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勞動教育活動,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具備基本的勞動能力,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等。
學校開展托管服務,教師自然成為學生們的“看護人”。為此,在托管啟動前,各學校都精心挑選了一批責任心強、有管理能力的教師,在這個假期當起了孩子們的臨時“媽媽”。她們有特級教師,有學科帶頭人,也有骨干班主任和黨員教師,她們在學校的號召下,自愿報名參加到暑期托管服務中。“我們把參加托管的學生按年級分班,為每個班級都專門安排了‘班主任’,確保其對托管學生各方面情況都較為了解,方便師生溝通。”河西區平山道小學校長韓洪濤表示。
為了給孩子們提供更加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各試點區教育局統籌規劃各類資源,積極引進社會志愿服務。于是,在這個暑假,平津戰役紀念館講解員走進河東區第二中心小學,為孩子們上了一堂生動的思政課;新蕾出版社的編輯老師來到和平區勸業場小學帶起了“徒弟”;“西岸藝術團”在河西區的10所學校開展黨史學習教育進校園巡回演出活動;高校大學生志愿者走進紅橋區多所小學,“大手拉小手”一起開展勞動實踐教育、思政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
這樣的托管服務贏得了家長們的贊譽。“學校托管真的是幫了我們的大忙!”走訪中,多名受訪家長表示。“我們是雙職工家庭,沒有老人在身邊,以前假期,孩子只能送到私人‘管托管’,收費很高又不安全。現在,學校有了托管服務,每天上班前把孩子送到學校,下班后再把孩子接走,孩子在學校,我們家長是一百個放心!”南開區中心小學家長劉偉說。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暑假,在試點六區開設托管服務的同時,薊州區教育局也主動加入到這一行列中,面向城區直屬小學一至五年級學生開展托管服務。“我們優先保障外省市隨遷子女、單親家庭子女、留守兒童、家庭經濟困難子女的托管,確保有需求的孩子都能夠參加托管。各學校通過‘托’加‘管’、‘學’加‘玩’的方式,開設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薊州區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花宜春表示。
(記者 張雯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