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武漢市人社局聯合智聯招聘發布《2021年上半年武漢高校畢業生就業大數據分析報告》,今年上半年,武漢企業校招需求增長較快,較去年同期增長34%,其中IT行業占需求人數接近30%。

企業活力增強,人才本地就業趨勢不斷凸顯。市人社局數據顯示,過去4年,武漢新增留漢大學生139.4萬,其中落戶64.4萬人。而從2016年以來,大學畢業生留漢比例從42.18%逐年上升至目前的65.12%。

頭部企業加速集聚,人才從一線城市回流武漢成新趨勢

上周三,一位從武漢畢業、現供職于字節跳動的碩士研究生發了一條朋友圈:這一次下定決心離開北京,回武漢啦!

最近幾年,人才從一線城市回流武漢,已逐漸成為新趨勢。獵聘大數據顯示,從深圳、上海、北京回流的人才最多,占比分別為14.42%、13.18%、11.29%。

智聯招聘發布的《2020中國海歸就業創業調查報告》指出,2020年在國內求職的海歸人數同比增長33.9%,武漢依靠較強的發展潛力與引才政策,求職海歸人數排名國內前十,海歸人才吸引力呈上升趨勢。

近幾年來,互聯網、汽車、大健康等領域的頭部企業,諸如小米、華為、科大訊飛、小鵬汽車、霍尼韋爾等紛紛重倉武漢,建“第二總部”“研發中心”,或者干脆將總部遷至武漢,這也成為武漢吸引人才就業、落戶的“法寶”之一。

自從入駐武漢以后,小米成為國內外青年才俊來漢就業的重要選擇之一。

“落戶武漢4年以來,高端人才不斷聚集,小米武漢總部在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領域的創新發展遠超當初預期。”小米集團副總裁、小米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崔寶秋介紹,小米金山武漢總部未來還將用10年的時間,發展到萬人規模,成為小米集團未來的“超大研發總部”和“人工智能時代的技術高地”。

2020年入職小米武漢總部大數據部的湯佳樹,是武漢大學計算機專業應屆碩士畢業生。他所在部門的員工,平均年齡不超過28歲。同部門、華中科技大學軟件工程專業2020屆畢業生周政昆介紹,他所在的信息流推薦組負責小米信息流內容質量方面的工作。

獵聘大數據報告顯示,從2020年全國中高端人才供給城市分布TOP20來看,武漢以2.43%的占比位居前十。

“頭部企業都來武漢了,我也跟著機會跑回來了。”去年底,在杭州工作的楊可昕選擇回到武漢,入職斗魚。

華中師范大學畢業的張佳晨,今年也從深圳回到武漢。“武漢發展速度很快,特別是我所在的計算機、互聯網行業,機會夠多。”

今年4月,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化學專業博士彭歡在一場招聘會上,把簡歷投向了長江存儲、藥明康德等企業。“分析類、醫藥類或者半導體新材料行業企業,我都很感興趣,這些領域在武漢就有世界級的企業。”彭歡說,近年來數字經濟企業紛紛在武漢重倉,尤其是去年,許多巨頭還在武漢不斷加大投資,明顯感覺在武漢的就業機會越來越多。

■從各領域各層次廣泛留才,武大、華中科大等高校畢業生留漢比例逐年上升

今年5月,“澤平宏觀”課題組與智聯招聘聯合發布《中國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2021》報告,武漢人才吸引力指數位居第十一位。

7月23日,智聯招聘再次發布數據分析顯示,各學歷層級留漢人才比例逐年增長、穩步上升,高端人才近兩年大量扎根武漢。2018年后,碩士及以上學歷的高端人才呈現爆發式增長。

值得注意的是,非武漢籍畢業生留漢比例增長明顯。10年間,這一數據從17.97%增長到43.50%。

作為重要的人才儲備庫,在漢重點高校畢業生留漢意愿不斷增強。

“理工大為‘學子留漢’工程提供了充足的人才儲備。”武漢理工大學學生工作部部長熊兵說,最近5年,武漢理工大學每年畢業生留漢就業3000人左右,累計留漢就業14071人,占就業總人數的30.12%。5年來本科生留漢就業占比提升將近10個百分點,研究生約5個百分點。

華中科技大學畢業生流向也呈現同樣趨勢。2020年,首選湖北就業的本科畢業生占比33.91%,比2019年大幅提升6.89%,首次超過廣東,居于首位。該校研究生留在湖北工作的比例更高,達到39.41%,其中大部分在武漢工作。

2020年,華中師范大學方面,畢業生有22.02%留在湖北;武漢理工大學畢業生有33.89%留在湖北;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畢業生有36.47%留在湖北;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畢業生有34.23%留在湖北;華中農業大學本科畢業生有32.99%留在湖北,研究生畢業后更有40.58%留在湖北。湖北武漢均排在全國各地就業地首位。

今年,為了讓應屆以及非應屆高校畢業生都能在漢擁有更多就業、實習崗位,武漢市精心籌劃,發布近3萬個實習、見習崗位,涉及716家企業,其中包括一批重要的市屬國有企業。

“通過打造大學生實習實訓和就業見習平臺,積極引導大學生了解武漢發展戰略、產業布局,引導大學生了解武漢招才留才的政策措施,進而引導大學生留漢就業創業。”市人社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2021年7月,武漢市建立大學生實習實訓和就業見習基地共計1130家,2017年至2020年,累計98萬人次參與實習實訓見習。

市人社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繼續圍繞“學子留漢”工程,定期征集、更新、發布實習見習崗位需求信息,鼓勵支持武漢地區企事業單位與高校加強信息互通互享,持續推進實習實訓、見習頂崗等對接合作,促進大學生完成學業與實現就業有效銜接,助力大學生實現更高質量就業。

“全員”“全時”服務畢業生,武漢正成為應屆大學畢業生首選目的地之一

持續強化政策支持,不斷拓寬就業渠道,深度優化就業服務,各項數據均指明:武漢正成為應屆大學畢業生的首選目的地之一。

在優化落戶辦理服務方面,武漢已推出“全員放開落戶”“全家解決落戶”“全時辦理落戶”的新模式。

留漢大學生通過網上提交、后臺審核、郵寄到家的服務模式,實現了最快可當天受理、當天審核、當天落戶,真正做到“足不出戶”即可辦理落戶。4年來,線上辦理25.8萬件,累計為上百萬大學生提供咨詢服務。

“作為武漢新增流入大學生最多的區域,今年光谷有更多新舉措。”東湖高新區相關負責人介紹,2021年,光谷打造全區人企供需對接平臺,籌集優質崗位不少于15萬個,實現大學生崗位集中發布、一窗獲取;在“雙一流”高校中設立“中國光谷獎學金”,吸引更多優秀在讀大學生向光谷匯聚;建立以“光谷人才卡”為依托的人才服務體系,為優秀青年人才提供醫、商、住、行等全方位服務;持續優化大學生落戶流程,在落戶窗口增設身份證辦理業務;籌集不少于2萬平方米大學生人才公寓。

“武漢城市交通不斷完善,城市環境越來越好,高新企業相繼入駐,我看到這是一座在飛速發展的、有希望的城市。在這里工作和生活,都讓我覺得很愉快。”武漢大學畢業生李杰超是山西人,于2020年入職鐵四院。他說,自己在武漢讀了7年書,看著這座城市一天天變好,畢業了也不舍得離開。

去年以來,李杰超也看到越來越多身邊的同學們選擇留在武漢、扎根武漢。據悉,2020年,武漢大學本科畢業生25.62%留在湖北,研究生36.20%留在湖北,均排在全國各地首位。該校畢業生就業人數排名前八的單位中,武漢企業就占到了三席。

(記者 吳曈)

標簽: 武漢 留漢大學生 頭部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