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站在城中,舉頭一城繁華,低頭水波瀲滟;

遠眺城內,燈火萬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長江之濱,秀美宜昌,正在逐漸勾勒出“不夜城”的優美輪廓。

8月23日,市六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八次會議聽取并審議《市人民政府關于<宜昌市城區建筑物外立面管理條例>實施情況的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中說,宜昌實施城市夜景燈光工程,已投入2.06億元,完成400余處節點建設,初步形成重點街區夜景燈光群,沿江大道成為長江夜游“打卡地”。

記者從宜昌市住建局采訪了解到,在城市夜景燈光工程建設中,宜昌主城區重點打造“一環、一帶、五片區”,并進一步提升“夜宜昌”景觀品質,助力宜昌爭創全國文明典范城市。

夜宜昌,美在哪里?未來,還將如何更美?我們一起來打卡。

【延伸閱讀】

夜景燈光工程宜昌特色

創新建設方式,注重節約環保。以政府投資建設為示范,推動社會業主自建;采用通用型燈具,即保證產品質量又節省財政投入。

優化設計施工,營造和諧自然環境。宜昌夜景燈光常使用洗墻燈和投光燈,通過反射光表現出被照射物的外在元素,強調簡約、明快的設計風格,營造高雅舒適的夜境。根據建筑外立面結構設計燈具,應用精確投射技術,做到見光不見燈等手法,避免白天影響外立面。

強化維護和管理,全市景觀燈采取集中遠程無線控制,每天按日落后10分鐘開啟景觀燈,平日亮燈3小時,節日亮燈4小時。

打卡沿江大道

一線串江耀兩岸

從伍家崗一路溯江而上,以周圍的建筑、橋梁、山體、公園等為載體,各類獨具特色的景觀燈光依次展現眼前——

天域水岸、虹橋國際、宜昌國際廣場、萬達廣場、中南冶金……各種建筑體流光溢彩。其中,不少建筑更是根據不同時間節點,不斷變幻景觀燈光。

宜昌國際廣場是城區沿江的制高點。記者注意到,這里的夜景燈光也是獨樹一幟:四面墻體景觀渾然一體,通體圖案變化張弛有度,溫婉如水,奔放如流,四季更迭皆是景。

伍家崗長江大橋、宜萬鐵路大橋、夷陵長江大橋、至喜長江大橋……亦是一橋一景觀,橋與江交相輝映,連線串珠,獨成一景。

主城區打造

一環一帶五片區

記者從市住建局了解到,在夜景燈光工程中,宜昌主城區重點打造“一環、一帶、五片區”。一環是指江城大道、峽州大道、花溪路、西陵二路為邊界的城區主干道;一帶是以沿江大道、沿江建筑及濱江景觀節點為主導的沿江景觀帶;五片區是指夷陵廣場片區、五一廣場及東站片區、高新區片區、點軍奧體中心片區以及西壩片區。

城區燈光工程以居家照明為“背景”,重點在高層建筑上以藝術手法突出天際線,以靜態暖白光為主展現溫馨舒適的居住環境。

商業建筑方面,以虹橋國際、天域水岸、濱江一號、萬達廣場、福江銘座、國貿大廈、水悅城、宜化大廈、中南冶金、興發廣場等高層建筑為“主筆”,重點突出頂部藝術化、中部整體化、底部商業化,以彩色動態光展現欣欣向榮氛圍。

道路方面,以沿江大道、桔城路、城東大道、發展大道、云集路等城市動脈為“紐帶”,突出城市燈光成網成環的整體性和夜游精品線路建設。

橋梁方面,以葛洲壩水利樞紐、宜萬鐵路大橋、至喜長江大橋、夷陵長江大橋、云集路天橋、解放路天橋、桔城路高速橋等為“骨架”,根據橋梁結構、造型、材質、性能,以藝術手法為橋梁穿上“晚禮服”。

挖掘歷史文化

“夜宜昌”未來可期

目前,宜昌正在繼續大力推進城市夜景燈光工程建設,系統營造空間、色彩、造型、光影等一體融合的宜人夜景環境。

近期,以體現城市地理風貌特色、豐富旅游產品內涵的門戶性、地標性節點和長江沿線山體、駁岸要素為夜景照明提升重點,遠期服務西壩“長江不夜島”、平湖半島等重要區域改造,不斷豐富旅游產品類型。具體如何推進,宜昌也列出了時間表:

今年國慶前,完成磨基山山體、三江段護岸等兩個重要節點亮化;

明年“五一”前,完成長江游線通道建筑物的燈光完善;

明年國慶前,完成全部亮化提升改造工作,統籌推進城市基礎照明和景觀照明,切實解決部分區域路燈亮度不夠的問題。

在城市夜景燈光工程建設中,宜昌還將不斷創新表現手法,挖掘城市歷史文化特色,講好古人、美人、詩人故事,呈現好三國、宜昌會戰、大壩建設等歷史故事。

堅持虛實結合,用好技術和藝術、科技和文化,融合載體、燈光、聲音、畫面等多種方式,促進亮化與城市山體、水面、岸線、橋梁、建筑有機結合。

對接“城市大腦”建設,構建城市夜景燈光總控平臺,加強智慧路燈等新產品、新技術試點應用。抓好燈具質量管控,注重低碳環保,靈活設置基礎、表演、深夜等多種亮化模式,堅決不搞過度亮化,杜絕光污染。

標簽: 宜昌 夜景燈光 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