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聲勢越來越浩大的吐槽聲中,青年買不起房租不好房,已經從個人問題變成了社會問題。

8月31日,在國新辦舉行的“努力實現全體人民住有所居”新聞發布會上,住建部部長王蒙徽稱,正在抓緊推進解決大中城市新市民和青年人的住房問題。

同一天,住建部發布《關于在實施城市更新行動中防止大拆大建問題的通知》,明確城市住房租金年度漲幅不超過5%,確保住房租賃市場供需平穩。

青年人被房子困住,不是新鮮事兒。這些青年,是尚未購房的新一代。他們受過良好教育,聰明上進,渴望城市生活。

有的人更年輕,收入不高、積蓄有限,在短期內買房并不現實。租房也不省心,租房難、租房貴的問題層出不窮。有的人奮斗過一段時間,有了最初的積蓄,或者集結了上兩代的財富,拼湊了首付。

房價飛漲給他們帶來緊張和焦慮。房價上漲的數額,可能超過了他們儲蓄的速度,“努力實現全體人民住有所居”,正是他們的期待。

在社會經濟轉型的關頭,如何解決全體人民尤其是青年人的住房問題迫在眉睫。不讓年輕的奮斗者為房所困,不讓新市民在城市居無定所,他們搞事業的活力和創造力才會被激發,城市的競爭力才能有保障有提升。

從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降低租賃住房稅費負擔”,到此后層出不窮的各類意見政策,讓青年人擁有安身之所,成為題中之義。

改革開放的40多年里,中國經濟駛入快車道。一方面是“人口紅利”的帶動之下,工業化開始加速。另一方面,基建、房地產、土地等投資形成了大量的固定投資累積,房地產之于中國經濟的特殊意義不言而喻。

當經濟急速奔馳, “六個錢包”買房的現狀也折射出了房價乃至樓市的畸形現狀。于是國家層面,“房住不炒”成為主旋律,而伴隨著“全體人民住有所居”,新的政策組合拳也呼之欲出。

解決住房問題,是經濟問題更是社會問題。初入社會,工作年限短、收入少,是大多數人必須經歷的一個“升級”過程。

更重要的是,暢通關于“房”的奮斗路徑:不是讓人剛畢業就實現買房自由,亦不是人生目標都只被一套房子所累。折中的重任便落在多層次住房體系的建設之上,而其中關于租房市場體系的完善又堪稱重中之重。

堅持“房住不炒”的同時,將通過增加土地供應、安排專項資金、集中建設等辦法實現所有人住有所居,發展建設保障性租賃住房正成為解決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的突破口。

無論是做大增量,還是優化存量,房子與青年人、青年人與城市應該形成良性互動。這個良性互動需要與產業發展、就業保障、人才激勵、落戶等環環相扣。歸根結底,在住房這個問題上,安居和樂業,一個都不能少。

標簽: 青年人 房子 租房 房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