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一座城市而言,步行街不僅是商業繁華之地,也通常是歷史文化資源集中的“寶地”。如何推動傳統文化與現代商業結合,讓消費者在“買買買”的同時體驗到城市的文化氛圍,成為當下備受關注的問題。商務部在近日發布的《步行街高質量發展工作指引(征求意見稿)》中就對步行街的文化特色提出了新的要求。

兼顧文化保護與傳承

《工作指引》提出,步行街的高質量發展,既要注重文化挖掘,又要兼顧文化保護與傳承。同時,還要將科技元素與文化內涵、消費場景相融合,發展地方特色美食、手工藝品、老字號、非物質文化遺產等“直播帶貨”新消費模式,增加用戶黏性,實現線上線下融合發展。

在這方面,沈陽中街步行街、杭州湖濱步行街和成都寬窄巷子步行街的經驗值得借鑒。

沈陽中街步行街立足最大程度展現400年來的中街盛景,充分挖掘步行街歷史文化資源,堅持修舊如舊原則,結合建筑老照片,對利民商場等8處歷史風貌建筑進行修復,對樓體老雕塑、老牌匾等標識進行藝術性加工,通過巧妙的細節設計,充分展現中街歷史文化。

杭州湖濱步行街利用新技術新方式推動文化傳承,邀請老字號非遺傳承人做客“湖上直播間”等活動,成為老字號品牌、地方戲等文化元素與西湖自然風光、步行街商業氛圍有機融合的全新平臺。

成都寬窄巷子步行街則挖掘一批川菜名師、民間藝人,為其接入抖音、快手、淘寶等線上直播平臺,在宣傳傳統文化的同時,通過網絡直播營銷,提高企業網絡銷售和電商運營能力,活化了街區市場氛圍。

注重商旅文融合發展

在商旅文融合發展方面,《工作指引》建議,首先要推動歷史建筑活化利用。加強文物和歷史建筑合理有效的保護,為城市保留重要的歷史文化紀念物和歷史場所;支持有條件的街區活化利用歷史建筑,引入博物館、展覽館、劇場、新型商業設施并向社會開放,在弘揚傳統歷史文化的基礎上,融入更多現代元素,滿足年輕消費人群需求;梳理街巷肌理,在傳統歷史建筑中加入新景觀小品、新節點元素,以現代形態詮釋歷史文化價值。

武漢江漢路步行街和天津金街步行街的做法就加快了歷史文物活化利用的步伐,提高了街區歷史文化的承載能力。

武漢江漢路步行街大力推進歷史建筑保護性開發利用,將省級文保單位江漢路人民銀行舊址改為湖北首家金融博物館,在九通卡廣場節點周邊建筑引進三聯書店華中區首店,在江漢路沿江入口處原湖北鹽業公司大樓引進江漢路一號文化中心等新型文創業態,在人民銀行舊址附樓引進“一帶一路”國家華中地區商品展銷中心“江漢路世界館”。

天津金街步行街將歷史建筑與現代商業結合,打造星巴克文物級咖啡文化殿堂星巴克臻選天津恒隆廣場旗艦店。旗艦店所在的天津浙江興業銀行大樓,是享譽天津市的文物建筑和代表性城市景觀,自1921年建成之初便坐落于天津最繁華的商業區內。星巴克旗艦店完整地保存了百年前歷史建筑的風貌,保護文物建筑的同時,人們還能在其中享受美食美味、體驗咖啡制作全過程,感受天津老工商城市魅力,體會新時代天津發展脈搏。

其次,要串聯周邊文化旅游資源。加強與周邊旅游資源、文化場所互動,做好旅游觀光線路設計,連點串線、連線成片,打造旅游精品線路、文化體驗場景;有條件的街區可開展跨區合作,通過品牌聯播、產品互推、景點互展、游客導流等方式,推動文化和旅游資源跨區聯動、客流融合共享,打造文化旅游產品集群。

天津就制定了《天津市和平區全域旅游發展規劃(2018-2025年)》《金街地區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實施方案(2019-2021年)》,加強金街商旅文融合發展頂層設計和政策保障,推出“購和平-文化旅游促消費十大主題游”精品線路,打造商旅文融合樣板街區。

最后,要講好街區文化故事,豐富特色產品和服務,拓展各類文化活動。

這里有身穿盛唐服裝的“不倒翁小姐姐”,有盛唐時期景象和景致的精彩呈現,是集吃、喝、游、購、娛于一體的景區消費天堂,西安大唐不夜城步行街充分挖掘唐文化內涵,并融入到整體建筑景觀打造中,輔以生動的互動體驗,形成自己獨樹一幟的文化IP,達到“引流”效果。其中,《再回大雁塔》《再回長安》兩大常態駐場實景演出,步行街上分布的《大雁塔水舞光影秀》《彩車巡游》等,以及每隔幾十米不同形式的街頭藝術、行為藝術、民謠演出、敲擊樂演出、西洋樂器演奏等互動性、趣味性和體驗性表演形式,形成了大唐不夜城標志性打卡點,助力消費者觸摸大唐文化內涵,感受時尚脈搏。

杭州湖濱步行街也將西湖文化、南宋文化等元素滲透融入城市家具、裝置藝術、公共文化平臺中,與杭州文化相關的《白蛇》在東坡劇院亮相。新建成的杭州書房、“九里七星之追雪者”“時間”等10余個街景文化小品也不定期舉辦展演。同時,湖濱步行街還舉辦音樂、街舞、行為藝術、歌舞快閃等各類活動,吸引眾多市民和游客駐足欣賞,形成了“湖上市集”“睡前練會琴”等湖濱特色IP。

標簽: 步行街 文化特色 商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