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公布了《關于在實施城市更新行動中防止大拆大建問題的通知》,通知提出,嚴格控制大規模拆除,嚴格控制大規模增建,給城市更新劃出了一條基本的底線。
當前,各地積極推動實施城市更新行動,但有些地方出現繼續沿用過度房地產化的開發建設方式,出現大拆大建、急功近利的傾向,產生了新的城市問題。
過去二三十年,我國的一些城市都走過“大拆大建”的路子。隨著經濟發展階段的變化,城市更新,首先需要更新的是發展理念和思路,破除原有的固定思維,徹底摒棄粗放式、“一刀切”的改造方法,改變只重“開發”不管“經營”的思維模式。城市是一個有機體,需要時時更新,才能欣欣向榮。但城市也是有生命的,需要細心呵護,才能長久持續。城市更新,不是按“刪除鍵”,將過去的一切“一鍵消除”,另起爐灶。而是要在“應留盡留”中,全力保留城市記憶,留住城市生活中那抹“熟悉的身影”。
城市是人生活的地方,首先應當尊重人的意愿。嚴格控制大規模拆除、大規模增建、大規模搬遷,需要“慢工出細活”,以漸近式、小規模、可持續的方式更新,在細致中追求細致,在精細中持續精細。一些小小的修補、織補、留白,更能增添城市的“人情味”和“煙火氣”。一些老街老巷、老屋老房,看似陳舊,但是早已與城市融為一體。一些建筑的故事比人還久遠,歷史建筑、老城區傳統格局和街巷肌理,都是城市歷史的無聲講述,不可隨意遷移、拆除、破壞。時間沉淀下城市的底色,只有愛惜和愛護,才能延續城市特色風貌,保存住這份特有的活力。
在城市更新的進程中,需要尊重城市發展的客觀規律,保留城市特有的地域環境、文化特色、建筑風格等“基因”。不做穿衣戴帽、涂脂抹粉的表面功夫,不搞急功近利、勞民傷財的面子工程,以補短板、惠民生為更新重點,積極穩妥有序推進實施城市更新行動,讓居民過得更方便、更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