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1年服貿會上,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北京)舉辦了“融合·開放·共享--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賦能國際文化貿易創新發展系列活動”,旨在借助服貿會平臺,擴大“朋友圈”。

此次活動圍繞“文化新動能”展開,從智庫建設、“文化+科技”實驗室培育、IP資源開發、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價值轉化等角度,賦能國際文化貿易創新發展。同時,中國服貿協會文化貿易分會在基地落地,更進一步服務廣大文化企業“走出去”,加強國際文化貿易的融合發展。

近年來,圍繞國家“一帶一路”發展倡議和國家文化發展戰略要求,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北京)發揮空港保稅政策、功能和服務優勢,構建國際文化貿易企業集聚中心、國際文化產品展覽展示及倉儲物流中心、國際文化商品交易服務中心三個功能區,為國內外文化機構提供展示體驗、交流推廣、交易交割、孵化培育、融資投資與倉儲物流等國際化服務。基地的建設發展立足北京、服務全國、面向世界,致力于打造成為全球文化展示、交流和交易中心。

在智庫建設方面,近年來,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北京)從“文化+科技”、文化產業、旅游產業、國際貿易、國家政策等多角度入手,試圖構建全方位、多角度、深層次的智庫體系。

今年以來,國際文化貿易創新發展智庫創建工作結出碩果。北京國際文化貿易服務中心與中國標準化研究院、中科院高能物理所、北京安邦永泰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聯手組建了文物藝術品檢測技術聯合創新實驗室。未來,實驗室將充分發揮各自的資源優勢、政策優勢、技術優勢、人才優勢、渠道優勢,推動文物藝術品科技檢測技術的融合發展,更好地為文物藝術品的流通、交易、展覽展示提供高質量的服務。

如何將文化資源轉化為文化資產,是近年來在文化創意產業、國際文化貿易中亟待解決的問題。深諳這一點,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北京)集合國內優質IP資源開發團隊,創立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IP資源開發中心,梳理IP資源內容、規范IP授權管理、深化IP資源轉化為內容,從IP授權發展認知、IP授權內容開發、IP資源系統建設、IP授權系統反饋與迭代四個方面,服務于政府與企業。活動現場,北京國際文化貿易服務中心與中羲文創(北京)文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進行項目簽約,共同為文化資源向文化資產轉化貢獻力量。

來自基地的企業代表,也在活動上分享了各自的經驗。北京市大興區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長石磊介紹了大興區藉由大興機場落地之機,聯動區內園區及文化企業,與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合作,共創“新國門”的文化之姿。曹氏風箏第四代傳承人、北京風箏尋夢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繆伯剛分享了傳統文化如何與國際接軌,做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外傳播的錦繡文章。上海鉿金文化藝術發展有限公司CEO岳晉分享了游戲的海外落地、藝術品的海外貿易以及跨境電商的戰略構想。

標簽: 文化賦能 對外文化 貿易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