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武漢經開區在沌口一片黃土崗上破土動工,從“一個項目”到“一座城”,成長為武漢經濟建設的主戰場、汽車工業的頂梁柱,綜合實力位居國家級經開區前列。

“十四五”開局之年,站在新起點,謀劃下一個30年,武漢經開區提出,拿出“再造一個經開區”的勇氣和魄力,二次創業再出發,“借東風、定軍山”,全力打造萬億級中國車谷,努力當好省市高質量發展的龍頭。

8月31日召開的武漢經開區工委會(擴大)會議暨區委全會,為這一目標繪制“路線圖”:錨定產業創新示范區、綠色發展示范區、產城融合示范區定位,加快建設更高能級的現代產業體系、更高層次的產業創新體系、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體系、更高效能的營商環境體系、更高品質的現代城市體系和更高質量的綠色生態體系。到2025年,中國車谷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在武漢高質量發展中的主引擎作用充分發揮。到2035年,基本建成在全球有廣泛知名度的“世界車谷”。

借東風——打造萬億級產業創新大走廊

“二次創業”再出發,武漢經開區提出,借東風公司“東方風起”計劃和科技創新“躍遷行動”的東風,奮力打造萬億級車谷產業創新大走廊。

作為總部設在武漢經開區的大型央企,過去30年,東風公司深耕武漢,在自身不斷發展壯大的同時,引領武漢經開區成長為中國車谷。

近年來,面對全球汽車產業“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共享化”新趨勢,東風公司加快科技趕超,從制造企業向科技企業戰略轉型。

今年4月17日,東風公司發布“東方風起”計劃和科技創新“躍遷行動”,宣布將打造整車業務、科技板塊和服務生態“三大事業群”,力爭成為原創技術“策源地”和現代產業鏈“鏈長”,帶動全價值產業鏈共同開發核心技術,促進高水平自立自強。到2025年,力爭實現商用車、自主乘用車和新能源汽車銷量均達到100萬輛的“3個一百萬”目標。

搶抓機遇,武漢經開區與東風公司同頻共振。共同投資6億元的東風自動駕駛領航項目,由東風公司牽頭,聯合元戎啟行、文遠智行等國內自動駕駛頭部企業以及清華大學、武漢大學等知名高校,在武漢經開區建立全國最大規模的自動駕駛技術研發車隊,加速核心技術掌握,推動高等級自動駕駛技術規模化投產,探索自動駕駛商業化運營模式。目前,已集聚50多家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以及多個自動駕駛研發創新平臺,形成了以自動駕駛解決方案、芯片、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高精度地圖、V2X等為核心關鍵技術、關鍵資源和支撐能力的產業生態圈。

眼下,在中國車谷這片沃土上,東風“躍遷”,正結出累累碩果。6月30日,嵐圖汽車首款量產車在武漢經開區黃金口工業園下線,一舉填補我省高端新能源汽車空白;7月7日,被譽為新能源汽車“最強大腦”的IGBT功率半導體模塊在東風新能源產業園投產,成為華中地區首個功率半導體基地;三季度,投資百億的東風云峰項目將正式投產,可年產30萬輛新能源汽車。

而作為湖北省、武漢市汽車產業鏈“鏈長”,未來5年,東風公司還將在武漢投入1000億元布局新業務,實施嵐圖汽車、東風云峰、新能源汽車“三電”工業園、前瞻技術研究項目、東風數字化項目等一系列重點項目。

“借力東風,車谷將著力打造世界級汽車產業集群,建設更高能級的現代產業體系。”武漢經開區負責人表示,將全力推動東風公司轉型升級,加快推進路特斯、小鵬汽車項目建設。同時,圍繞國家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基地,引進一批下一代汽車核心產業項目。圍繞智慧城市,持續完善基礎設施、應用服務和安全保障,構建低時延、大帶寬、高算力的車路協同環境,促進“雙智”聯動發展,奮力打造萬億級車谷產業創新大走廊。

定軍山——撬動“車谷副城”高質量發展

如果說“借東風”,著眼的是產業能級提升,“定軍山”,則瞄準了區域協調發展。

從地圖上看,武漢經開區處在一條狹長地帶。北部的沌口,經過30年發展,已成為武漢工業主陣地,僅東風大道就集聚了2萬多家企業,營收總和超過萬億,但也面臨發展幾近飽和的難題。南部的漢南,曾是武漢最大“菜籃子”,雖起步晚,但發展空間大。

“車谷二次創業再出發,既要解決發展不充分的問題,更要改變發展不平衡的現狀。”武漢經開區負責人說,“定軍山”,就是要開發新空間,高起點、高標準、高品質啟動“經開新區·軍山新城”建設,輻射聯動周邊地區,撬動“車谷副城”高質量發展。

軍山興,則全域活。凌空俯瞰,軍山北聯經開、南通漢南、東接金口、西望常福,一頭挑起城市、一頭挑起鄉村,是武漢經開區重要的戰略支點。近年來,隨著國家智能網聯汽車示范區、路特斯科技全球總部、哈工大機器人創新研究院等一批重大項目落戶,這里已基本形成沿江總部經濟區、川江池城市功能和科技創新區、大軍山高端智造產業區、龍靈山國際文化旅游區四大核心發展區。

根據規劃,占地約100平方公里的經開新區·軍山新城,將錨定“雙智”聯動先行區、現代產業集聚區、改革創新引領區、產城融合示范區定位,圍繞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高起點、高標準、高品質建成車谷副城核心區。到2025年,力爭實現市場主體過萬家、產值規模過千億,成為促進全域高質量發展、再創輝煌的“新引擎”。

為加快新城建設,目前,武漢經開區正從體制機制入手,在軍山新城試點一體化改革,構建園區負責經濟發展、街道負責社會管理與民生保障服務、平臺公司負責城市建設及項目投融資的“三位一體”發展模式。

“未來,還將建設軍山政務服務中心,集中辦理轄區內高頻公共服務事項,建成集信息與咨詢、審批與服務、管理與協調、訴求與回應于一體的綜合服務平臺。同時,積極推行幫辦、代辦服務,實現‘辦事不出園區、辦事不出企業’。”武漢經開區管委會副主任、智慧生態城管理辦公室工委書記王洋說。

在產業方面,隨著全球超高端跑車品牌——路特斯科技公司全球總部的落戶,軍山新城迎來產業發展大提升。未來,這里還將加快布局“雙智”產業,大力發展總部經濟、下一代汽車、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及智能制造、文化旅游等產業,打造現代產業集聚區。同時,按照車谷副城的發展定位,建設區域政務服務中心、國際會議中心、規劃展示中心,完善新城政務、商務功能。到2030年,力爭集聚30萬人口的產業圈、生活圈、文體圈、公共活動圈基本形成,成為在全國有影響力的新區、新城。

聚人才——推動車谷從制造邁向“智造”

今年以來,圍繞創新創業,車谷大手筆不斷。

6月底,湖北高質量發展產業投資基金落戶車谷“資本島”,首期規模150億元,支持創新發展。位于武漢經開區的億咖通科技等企業項目,成為首批擬投資對象。

7月7日,“車谷科創33條”發布,武漢經開區每年拿出不少于8億元真金白銀,全面支持企業自主創新。

7月15日,車谷“人才創新港”啟用,除政府公共、大學生就業、創新創業、成果轉化等服務功能外,還可為創新創業團隊提供免費工位、過渡辦公場地等。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誰在創新上先行一步,誰就能擁有引領發展的主動權。我們要打造創新高地,建設人才強區,聚聰明的人,造聰明的車,建聰明的城,加快建成車谷產業創新大走廊,助力武漢打造‘國家科技創新中心’。”武漢市委常委、武漢經開區黨工委書記劉子清說。

為此,武漢經開區提出,繼續大力推進人才強區戰略,整合人才引進與服務、項目孵化與投資資源,高標準建設車谷“人才創新港”,成立武漢經開區人才發展集團,以專業化、市場化運作模式,為車谷創新發展集聚更多“聰明的人”。

同時,瞄準企業創新主體,用好用足“車谷科創33條”,大力實施高企倍增計劃、“金種子”計劃,力爭引進培育更多科技“小巨人”“隱形冠軍”“瞪羚企業”,打造創新型中小企業成長發源地,培育壯大科技創新力量。

此外,武漢經開區將加快中科武漢先進院、哈工大機器人創新研究院、武大“新兩院”、理工大“三院”等創新平臺建設,支持龍頭企業牽頭組建聯合實驗室、聯合研發中心、聯合技術中心,突破汽車芯片、新型材料、電機電控等“卡脖子”技術,打造“國之重器”,引領車谷從中國制造邁向中國“智造”。

標簽: 經開區 中國車谷 經濟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