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級口紅、兒童可食用化妝品、孕婦唇膏……時下,為了迎合大眾的健康需求,許多化妝品都打出了“可食用”的旗號。“食品級”化妝品真的安全到可食用嗎?或者只是商家的噱頭?業內人士表示,“食品”必須要有“食”字號,而化妝品只有“妝”字號,不可混為一談,宣傳化妝品“可食用”有誤導消費者之嫌。
號稱可以吃的化妝品火了
幾年前,一款網紅面膜號稱“可以喝”,該品牌董事長拆開面膜包裝,將精華液倒入水杯中一飲而盡的視頻火爆網絡。
近期,這種“食品級化妝品”概念再次火起來。不少兒童彩妝品牌和孕婦彩妝品牌也打起“可食用”的名號。9月9日,記者在電商平臺以“食用”“口紅”為關鍵詞搜索,彈出不少店鋪,銷量高的店鋪月銷近千筆。
有的店鋪直接在宣傳圖片上標注“可以吃的口紅”“胡蘿卜植物原素制成”“天然有機”“孕婦孕期專用”等字樣。記者詢問客服,這款口紅真的可以吃?客服回復稱,口紅成分是天然水果提取的,用黑加侖、樹莓、桃子、葡萄等新鮮果蔬為口紅上色,不使用氧化鐵和著色劑,沒有任何有害物質,“當然,可以吃只是形容它成分安全,吃飯前不用擦掉。”
其他店鋪客服的回復也大同小異,商家均宣稱原料來源于天然植物,成分安全,適用于孕婦、敏感肌甚至兒童。
線下化妝品專柜也會這樣標注“可食用”等字眼嗎?9月9日,記者在徐東、中南路等多家化妝品專柜探訪了解到,線下店鋪的宣傳明顯謹慎很多。不僅海報、傳單等宣傳資料上,沒有標榜“可食用”“食品級”等字眼,銷售人員也表示,可食用化妝品這種說法不太嚴謹,但是偶爾沒擦掉口紅吃飯也沒事。
消費者稱花錢買心理安慰
對于“孕婦口紅”“可食用化妝品”,消費者怎么看?她們愿意為此埋單嗎?
在武昌區一家商場,記者隨機詢問了10位女性消費者。大部分消費者認為這是“智商稅”“商家宣傳的噱頭”。也有少數消費者稱,在孕期和哺乳期買過“孕婦口紅”。
在網上,有部分消費者評論稱,“主要看中了產品這種健康安全的理念,我覺得應該比普通化妝品要安全一些”“懷孕了不會天天涂抹,偶爾正式場合應急用,應該危害不大。”
“懷孕了又想化妝,所以買了這個口紅。”兩年前孕期時,王女士曾經買過一款孕婦口紅,商家當時也是宣稱提取自植物原料。“產品可能存在可食用的成分,但作為化妝品,商家始終會添加一些不能食用的東西。”王女士說,她吃飯前會把口紅擦干凈,購買孕婦口紅主要是花錢買個心理安慰。
食品化妝品不可混為一談
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的《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指出,化妝品的定義是指以涂擦、噴灑或者其他類似方法,施用于皮膚、毛發、指甲、口唇等人體表面,以清潔、保護、美化、修飾為目的的日用化學工業產品。
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的規定,食品是指各種供人食用或者飲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傳統既是食品又是中藥材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療為目的的物品。
業內人士指出,食品與化妝品屬于不同行業,商品但凡宣稱“可食用”,就必須要有“食”字號,而化妝品只有“妝”字號,兩者不可混為一談。
記者梳理發現,今年以來,多地市場監管部門已經發布消費提示,稱不存在“食品級”化妝品的概念。
此外,《廣告法》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也明確規定,商品廣告不得含有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內容,不得欺騙、誤導消費者,廣告主應當對廣告內容的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