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生態環境局26日發布,今年8月,北京市空氣中細顆粒物(PM2.5)月均濃度18微克/立方米,為歷史同期最低,繼6月份18微克/立方米、7月份16微克/立方米后,連續3個月月均濃度保持“10+”水平。全月優良天數29天,占比93.5%。1至8月北京市PM2.5平均濃度34微克/立方米,創歷史新低,在京津冀及周邊“2+26”城市最優。

好的空氣質量與人努力密不可分。今年以來,全市落實《北京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2021年行動計劃》大氣污染防治任務措施,聚焦氮氧化物(NOx)和揮發性有機物(VOCs),深入實施“一微克”行動,推動空氣質量持續改善。

VOCs專項行動“一廠一策”精細化

狠抓問題排查整改,各區聚焦生態環境部夏季臭氧污染防治監督幫扶反饋問題,開展“回頭看”;圍繞石化、工業涂裝、印刷等重點行業關鍵環節,全面啟動排查工作。強化重點企業深度治理,58家VOCs排放重點企業開展“一廠一策”精細化治理,已完成25家;持續開展產業園區(集聚區)VOCs走航監測,形成“監測-通報-溯源整改提升”長效機制。加快印刷行業專項整治,督促印刷企業開展水性、膠印、輻射固化等低VOCs含量油墨替代和實施綠色技改;99家印刷企業完成污染防治水平評估,85家開展污染治理。

9.5萬輛重型汽車實現在線實時監控

加快推進“油改電”,累計淘汰國Ⅲ汽油車9.2萬輛,推進公交、出租、旅游等重點行業用車新能源化,全市累計推廣新能源車47.4萬輛。強化重型車執法監管,緊盯進京路口和市內重點道路,檢測重型柴油車163.3萬輛次;發布《致國五及以上排放標準重型汽車所有者或使用者的一封信》,提示車主年底前做好與重型汽車排放遠程監測平臺聯網工作,目前全市9.5萬輛重型汽車實現在線實時監控。加強非道路機械規范化管理,累計完成非道路移動機械編碼登記8.1萬臺,檢查2.4萬臺次;召開培訓會詳細解讀12月1日實施的非道路移動機械國四標準、擴大低排區政策以及典型案例等。大力推進貨物運輸“公轉鐵”,今年以來本市鐵路運輸砂石78萬噸、同比增加47%,發送商品車5.6萬輛、同比增加21%。

揚塵治理精細化不斷升級

積極推進“揭網見綠”,印發《北京城市“揭網見綠”簡易綠化技術指南》,明確6項簡易綠化技術;通過種植農作物和觀賞性作物增綠45.8公頃。應用平臺大數據強化工地揚塵監管,全市2161項規模以上工程均已安裝連通施工揚塵視頻監管系統;通報揚塵違法違規項目120個,約談32家施工單位、4家視頻服務公司;8月份共查處施工揚塵違法行為3612起。嚴查道路遺撒問題,8月份開展建筑垃圾聯合督導檢查3次,聯合執法191次,移送違規線索395處,108處消納處置場所安裝視頻監控裝置;7月份全市平原地區道路塵負荷均值同比下降9.8%。多形式推進裸地揚塵管控。東城區實行“一地一策”,完成“揭網見綠”地塊29個;通州區利用衛星遙感識別排查,通過種植草本花卉、糧油作物、中草藥等農作物治理裸地559萬平方米;大興區按照“編號唯一、屬地牽頭、多級復核、掛賬銷賬、排名通報”工作原則閉環管理,治理裸地1600塊、“揭網見綠”15.2平方公里。

市生態環境局表示,隨著秋冬季的到來,擴散條件開始轉為全年較差階段。下一步,北京市全面實施秋冬季專項行動,將繼續以VOCs、NOx協同減排為抓手,持續深化“一微克”行動,同時針對秋冬季大氣污染特點,開展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推動全年空氣質量持續改善。

(記者 駱倩雯)

標簽: 空氣 PM2 5 平均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