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湖水廠位于羅湖區愛國路,東鄰深圳水庫,始建于1961年。60年前,東湖水廠以2個直徑3米壓濾罐和2500噸日供水能力,拉開了深圳供水事業的發展大幕,為羅湖經濟社會日新月異的發展提供了保障。
9月27日,深圳環水集團舉行東湖水廠擴能改造工程開工儀式,標志著這座全市歷史最悠久的水廠迎來了新生。經多次改擴建,目前東湖水廠形成了現狀35萬m3/d供水規模,主要服務區域是羅湖區(蓮塘街道除外)。此次擴能改造工程規模為60萬m3/d,預計2024年底完工。
在建設上,項目將按詹天佑獎高標準,建成理念先進、高度集約、綠色低碳、自然高效、智慧賦能的新時代現代化智慧水廠,實現自來水廠“由廠變園、由樓變館”的蛻變,打造水務行業的“精品工程、示范工程、名片工程”,為2025年全市直飲提供深水保障。
據深圳環水集團工程建管中心主任常永第介紹,東湖水廠擴能改造工程具有幾大創新特點。在工藝方面,面對用地指標僅為國家給水工程建設用地下限36%的現實,東湖水廠確定池體疊合的工藝方案,通過預臭氧配水池、深度處理綜合池、污泥處理綜合池等組合池型,實現用地指標全國最優化,打造出國內首座高度集約型水廠。同時增加了“臭氧+上向流生物活性炭”深度處理工藝,出廠水質將大幅提升,直飲口感得到明顯改善。
在施工方面也有創新。比如,面對用地緊張、不影響居民用水和深圳水庫水質的雙重困難,提出“拆單體建流程”的改造思路和“先拆后建、分步開展”的施工步驟,保障在擴能改造期間需保證30萬m3/日供水規模;綠色創新,貫徹綠色低碳理念,節能減排,降低運行費用。
此外,更有科技創新。東湖水廠還采用BIM和數字孿生技術,打造涵蓋生產、設備設施、安全控制、綜合運營、項目管理等多重智慧體系,形成從設計、施工到運營的數字化全生命周期管理,將成為未來“無人值班,少人值守”智慧水廠模板。
(記者 陶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