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各市縣各部門多措并舉做好防御臺風工作
迅速行動 全力應對
海南日報訊 10月8日晚22時50分,今年第17號臺風“獅子山”(熱帶風暴級)的中心在瓊海市潭門鎮沿海登陸,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8級。面對來襲的風雨,我省各市縣、各部門按防風防汛預案,提前部署,迅速行動,多措并舉做好防范工作,最大限度減小臺風帶來的影響。
漁船回港 人員上岸
為防御臺風“獅子山”,截至目前全省已經有2萬余艘漁船回港避風,漁船漁排已轉移上岸人數逾6.5萬人。省農業農村廳發布防御臺風緊急通知,要求各市縣加強漁船安全應急平臺24小時值班監控,做好突發事件應急處置。
海南省公安廳海岸警察總隊全警出動,進碼頭、上漁船、轉移物資,開展岸線巡查和防風工作,協助做好低洼地區群眾轉移工作,全力確保轄區群眾和漁船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海南海事局穩步推進防臺各項準備工作,力保臺風期間水上交通安全形勢穩定。截至10月8日上午12時,海南海事部門共出動執法人員120人次、執法船艇5艘次開展現場防臺檢查。
10月8日,在位于海口市瓊山區三門坡鎮的海口市菜籃子大荒洋蔬菜種植基地,菜農冒著風雨搶收空心菜,保障市場蔬菜供應。
瓊海市農業農村局漁政事務服務中心值班人員通過北斗平臺24小時監控漁船動態,嚴格執行值班值守制度,加強漁港巡查, 合理安排漁船進港避風。截至10月8日上午,瓊海613艘漁船已全部回港避風。
為確保漁業生產安全,萬寧市迅速行動部署開展防御工作。10月7日,該市1967艘漁船已全部回港避風,已轉移漁民6450人上岸避風。
堅守崗位,嚴陣以待。東方市漁政部門實行行24小時值班制度,每間隔2小時,到港口巡查一次,直到漁民安全度過臺風天氣。
澄邁及時組織海上作業漁船回港或到安全水域避風,加強港口巡查,對停靠漁船進行登船檢查,加大宣傳力度,確保安全措施落實到位。截至目前,澄邁縣1122艘漁船全部回港。
巡查值守 排除隱患
連日來,全省自然資源和規劃系統及早部署,防范臺風可能帶來的地質災害。10月8日,省自然資源和規劃廳派出的2個地質災害防治專家組分別抵達萬寧、瓊海、瓊中、屯昌、定安等重點市縣督導做好地質災害防御工作。
8日清晨,海口市水務局排水中心出動290名排水人員開展排水設施巡檢,加強對管養的223條道路共1710公里市政排水管道及相關設施的巡查修復,保證城市排水的順暢以及居民出行安全。
在儋州,該市水務部門加強24小時值班,做好水庫防洪調度、汛限水位監管和江河監測預警等防范工作;市資規局對4個地質災害隱患點巡查;市交通局對10處漫水橋(路)做好日常監管。
10月8日晚9時許,在萬寧市萬寧水庫,值班的工作人員在查看水庫庫容情況。
文昌市強化落實各項防御措施,全力做好各項防風防汛工作。該市水務局建立健全責任體系、動態管理體系和應急預案,保障水庫大壩安全。該市供電局排查重點場所風險點,確保電力供應平穩有序。該市住建部門強化建設施工作業現場安全防范和防災保護,嚴防事故發生。
受臺風“獅子山”影響,昌江多地出現大風和持續降雨。截至目前,昌江交通運輸部門共派出80多人,分9個小組,前往縣道以及主干道、鄉村公路以及全縣26個漫水橋進行排查以及清障。
省公路管理局全力投入防臺風搶險工作,10月8日當天,多次組織人員及時清理高速公路及國道、省道倒伏樹木,確保道路交通安全暢通。
全面防范 保障就位
為最大限度減小臺風“獅子山”給游客帶來的影響,省旅文廳日前要求各市縣旅文部門和涉旅企業加強值班值守,切實履職盡責加強巡查,準確掌握強降雨期間旅游安全情況。截至10月8日,全省有27家景區臨時閉園。
全省民政系統嚴格落實防汛防風措施,積極做好臺風“獅子山”防御工作,確保各類民政服務機構和民政服務對象生命財產安全。全省各級民政部門積極行動,走訪困境兒童、特困老人等特殊群體,及時做好基本生活救助和受災人員救助。
10月8日,在瓊海市嘉積鎮富海路聯先涵洞路段,大量積水導致車輛無法通行,工作人員設立提示牌,提醒過往車輛。
三亞嚴格落實汛期24小時值班值守和領導帶班制度,多舉措做好船只海上防風避險、交通安全管理、水庫安全度汛等工作。三亞還組織了共2798人的搶險救援隊伍,該市消防救援支隊集結351人,并配備應急救援設備,積極做好應急搶險救援準備。
定安縣全縣10個鎮進入值班備勤狀態,就地落實防御措施,目前已安全轉移32名群眾。此外,定安供水、供電、供氣和通訊部門加強防范,提前預置救援力量和應急物資,滿足人民群眾的正常生活需要。
連日來,武警海南省總隊儋州支隊按照以駐地發生洪澇災害為背景,嚴密組織防汛抗災緊急拉動演練。該支隊還對各類防汛器材、物資和相關裝備進行全面清查和技術維修,確保關鍵時刻“上得去、救得下、保得住”。
(綜合本報記者來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