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文化記憶的承載體,展示了一個民族的歷史軌跡,是一個民族千年智慧的結晶和凝聚民族力量的精神源泉。千古傳承,流轉不歇,作為公共文化符號,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對傳統文化生命的延續至關重要。
為更好地保護和傳承海南非物質文化遺產,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海南省群眾藝術館(海南省非遺保護中心)匠心打造,推出《魅力海南·多彩非遺》系列宣傳片,將非遺與現代表現形式相結合,以通俗易懂、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展現海南非遺魅力!本系列宣傳片一共40期,每周推出一期。
煙雨蓑衣東坡笠,悠悠綿長斗笠情。東坡笠外觀雅致精美,以竹條編織出的智慧之作,蘊涵著深厚的海南民間文化。在上一期《魅力海南·多彩非遺》系列宣傳片中,我們一起感受了東坡笠制作技藝的精湛工藝。今天,《魅力海南·多彩非遺》系列宣傳片第五期,讓我們繼續在自然中穿梭,找尋獨特的黎族獨木器具制作技藝。該技藝于2009年入選第三批海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點擊查看更多視頻
黎族獨木器具制作技藝
海南島上木材資源十分豐富,種類繁多、形態各異的樹木既是島嶼變遷的見證者,也是人們生產生活的重要材料。作為這片土地上最古老的族群,黎族人民數千年來使用本地木材制造各類器具,獨木器具最典型。
黎族獨木器具制作技藝指的是海南黎族人民使用刳空、打磨等方法將整塊木料制成各種器具的技藝。該技藝主要流傳于海南島中部山區,制作工藝較為原始,但成品富有古樸之美。
黎族獨木器具功能實用,造型質樸多樣,主要分生活用具、生產工具和文化宗教用具三種類型。如獨木椅、獨木碗、獨木勺等屬生活用具;獨木牛鈴、獨木舂米桶、獨木脫山欄棒等屬生產工具;文化宗教信仰與木雕技藝相伴相生,用于祭祀朝拜的木雕圖騰制品,以及用于陶冶藝術情操的獨木三線弦、獨木二胡等稱為文化宗教用具。
黎族獨木器具以獨木舟最為著名。傳說,黎族先人乘著獨木舟來到海南島繁衍生息,所以,黎族同胞認為,凡是器具都要“獨木”,這是一種原始信仰。
由此,獨木器具的制作原料必須是一塊獨立完整的木料。選好木料之后,將木料刳空,經過剜、刻、削、刮工序,制成各式各樣的器具。
獨木器具被黎族人民廣泛使用,帶著人間煙火,見證了黎族發展歷史。黎族同胞用他們的巧手,用木頭詮釋著對生活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