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榜
保亭南茂居:居民用上了清潔廁所
南茂居居民黃月梅家中廁所。 海南日報記者 李夢楠 攝
海南日報記者 李夢楠
“進行‘廁改’后,環境變好了,糞污經化糞池處理可以用于農田施肥,一舉兩得。”10月14日,在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加茂鎮南茂居,居民黃月梅向海南日報記者說起自家廁所的新變化。
記者注意到,黃月梅家的廁所雖然面積不大,但門、窗、沖水式蹲便器、化糞池等配備齊全,地面鋪設了白色瓷磚,內部環境干凈整潔。
“過去我們家沒有廁所,只能去樹林周邊解決,不方便也不衛生。”黃月梅說,2019年自家的廁所修建完成,“還拿到政府發放的近4000元補助。”
記者注意到,廁所背后,有3個方形格板的化糞池。南茂居居民服務中心工作人員黃斌介紹,化糞池就在格板下方,平時也沒有異味。這種化糞池防滲漏,清潔衛生,且經濟實惠。糞污經過三級無害化處理后,經小型抽水泵抽出,用于堆肥還田,非常環保。
“政府幫居里修建廁所,大伙積極性都很高,自覺清理化糞池,現在環境變好了很多。”南茂居主任黃延澤介紹,目前全居共有288戶廁改改造戶,包含新建廁所戶和防滲漏改造戶。在具體建設過程中,他們還根據村民實際情況,因地制宜采取改造、新建等改廁模式。
此外,除了新建、改造廁所,記者還了解到,目前南茂居還在人口較為集中的住宅區探索開展廁所防滲漏集體改造,由過去一家一戶一個化糞池轉為多戶共用一個化糞池。在南茂居醫院居民樓,69戶居民居住在此,每棟建造一個集體化糞池,6棟建設6個。不僅節約成本,更利于清掏處理,并新建排水系統,使雨水與污水分流,有效緩解過去化糞池易堵、臭氣難聞、雨天污水浸透和排水困難等問題。(本報保城10月15日電)
黑榜
保亭響水鎮什齊村:部分廁所建而不用
海南日報記者 李夢楠
塑膠水管、水桶、拖鞋,成堆的雜物將廁所塞得滿滿當當,廁所外雜草叢生……這是10月14日海南日報記者在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響水鎮什齊村一戶村民家中看到的場景。
記者了解到,這戶村民的廁所早在2018年就已建成,也按照相關要求接通了水電,此外政府還補貼了5000元。但建成后該戶村民一直使用親戚家廁所,自家廁所建而不用,廁所衛生也未及時打掃清理。
“一方面是村民思想陳舊。”響水鎮廁改辦負責人賀武明說,為了不讓廁所閑置,他們多次勸說,但村民以廁所不能建在家門口為由拒絕。另一方面,由于該村較為偏遠,村民居住較為分散,不易安裝排污管網,糞污清掏工作需要村民自主完成。“我們鼓勵大家自主清掏處理,但仍有部分村民不及時清掏污糞,導致廁所異味較重。”
記者了解到,目前保亭已完成農村戶廁新建改造和化糞池防滲漏改造3481座。今年戶廁改造開工577座,開工率96.2%。但仍有少數人“等靠要”、攀比思想嚴重,還未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保亭縣住建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該局將加大政策宣傳力度,進一步調動村(居)民積極性與主動性,消除廁所建而不用的現象。同時在持續做好廁所新建、改造工作的同時,積極做好新廁所建成后的管理、運營、維護等工作。
(本報保城10月15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