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電 (記者柳昌林 周慧敏)9月5日,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局對外宣布,海南長臂猿喜添兩只嬰猿,海南長臂猿種群數量恢復至35只。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局局長黃金城表示,海南長臂猿喜添嬰猿,表明海南長臂猿繁殖狀況良好,海南長臂猿的生存環境和生存狀態在穩步改善,海南熱帶雨林等自然生態空間得到修復和擴大。

資料圖:B群海南長臂猿寶寶,5月份拍攝

海南長臂猿是世界上最稀有的靈長類動物之一。20世紀80年代,海南長臂猿僅存不到10只,是世界上瀕危程度最高動物之一。

為保護海南長臂猿,海南于1980年建立霸王嶺省級自然保護區。1988年,霸王嶺省級自然保護區提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面積擴大到66.26平方公里,同年海南長臂猿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2019年,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正式啟動,海南長臂猿的原始棲息地得到更加有力的保護。

資料圖:D群海南長臂猿寶寶,8月份拍攝

海南通過開展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實施最嚴格的保護,開展棲息地修復、大面積種植長臂猿喜食的鄉土樹種等嘗試,使海南熱帶雨林得到了很好的保護和恢復。

今年55歲的王進強,是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局霸王嶺分局海南長臂猿監測隊的一員,每個月他和隊員都要在山里住上5天,跟蹤監測這些雨林“精靈”。

他們通常凌晨4點起床,天亮之前就得趕到監聽點,一路追尋著高亢清亮的猿鳴,統計海南長臂猿種群數量,記錄其生活習性等信息,并拍攝照片和視頻。

國慶節假期期間,王進強帶著10多名工人進山,種植長臂猿喜歡采食的樹種。今年7月下旬至今,他們已種植樹苗約1萬株。

“這一方面是對熱帶雨林進行生態恢復,另一方面通過人工干預擴大海南長臂猿棲息地,有利于它們更好繁衍。”王進強說。

海南長臂猿的保護案例,也是生物多樣性保護國際合作的典范。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局公園處負責人洪小江說,國內外大量科學研究對海南長臂猿保護的決策起到了指導作用。多年來,本地和國際研究人員直接參與了長臂猿生態學等關鍵課題的研究,如保護生物學、棲息地測繪、監測和修復研究,以及社區共管機制研究。

黃金城表示,圍繞海南長臂猿種群數量十五年翻番的目標,海南將繼續實施棲息地修復、生態廊道建設、長臂猿喜食植物種植等工程。

☆海南長臂猿科普知識了解一下

☆聽,海南長臂猿的雨林“歌聲”

點擊觀看視頻

☆海南長臂猿的更多“美照”

資料圖:在白沙青松鄉斧頭嶺,長臂猿經過人工拉起的繩索穿越滑坡地帶。海南日報記者 李天平 攝

資料圖:在樹上棲息的一只黑色海南長臂猿。海南日報記者 李天平 攝

資料圖:白沙青松鄉斧頭嶺,長臂猿在果樹上穿梭覓食。海南日報記者 李天平 攝

標簽: 海南 長臂猿 案例 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