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報記者 高懿
“李書記,今天這么早就過來巡村啊?”“李書記,吃飯沒有?今天中午家里燉雞,來嘗嘗呀!”“李書記,家里的水管修好了,感謝你啊。”10月18日一早,李慶東來到社區下轄的自然村開展工作,村民們拉起他的手嘮起家常。今年村(社區)“兩委”換屆,李慶東當選為金江鎮長安社區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同時也肩負起鄉村振興指導員的工作。
“激發基層活力,是鄉村振興戰略落地落實的助推器,年輕力量的加入,是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抓手,也是新形勢下澄邁縣統籌推動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舉措。”澄邁縣委組織部有關負責人告訴海南日報記者,2019年起,澄邁縣啟動鄉村振興指導員招錄工作,截至目前,累計招錄3批185名鄉村振興指導員,實現全縣144個行政村全覆蓋。
“門外漢”變“明白人”心中牢記“發展賬”,一步步讓設想變成現實
“其實我是個‘門外漢’,之前沒有接觸過鄉村振興工作,雖然干起來有些吃力,但能做一點是一點。”李慶東說,2012年大學畢業后,他先后在兩家國企工作,但性格活潑愛交流的他胸懷一腔熱血,看到澄邁縣招聘鄉村振興指導員,便萌生了到農村施展拳腳的想法。
今年4月,李慶東來到長安社區開展鄉村振興工作。群眾的需求,是李慶東開展鄉村振興工作的切入點,他上崗第一件事就是與社區“兩委”干部一同走訪居民,想看看大伙想什么、發展缺什么。
“這幾年,日子好了,可是社區沒個休閑的好去處”“路還是不好走,坑坑洼洼的,路燈也時好時壞”……摸清基本情況后,李慶東琢磨了起來:“長安社區不算窮,也算不上富,但還是缺人、缺路、缺規劃,有規劃才有發展方向。先完善基礎設施,再發展產業,才能讓大家過上更好的日子。”
接下來,組織召開了居民大會,居黨支部組織召開了黨員大會,把建議匯總、把需求找準,一本“發展賬”刻印到了李慶東的心中,立刻動手干了起來。
“修路遇到阻攔,我就動員老黨員和周邊鄰居一起做工作,不配合接種疫苗的,我就喊來家里人一起勸說。”李慶東笑著說,辦法總比困難多,多努力就好了。
現在的長安社區水泥道路鋪好,居民出行方便了,社區的文化廣場成了居民休閑的好去處,農家書屋也添置了一批新圖書,生活氣息更濃了。
看著設想變成現實,李慶東開心地說:“下一步我打算帶領居民在社區發展金桔產業,拓寬增收渠道,讓大伙吃上‘產業飯’。”
“小女娃”成“萬事通”盡知村中大小事,不斷提升工作能力
“門前實際寬度多少,是否符合標準?”“目前共享農莊工程情況怎么樣,有沒有遇到什么問題?”……10月19日上午,在澄邁縣瑞溪鎮羅浮村,該村鄉村振興指導員任明月一邊詢問著工程現場負責人,一邊仔細查看建設進度,時不時掏出手機拍下現場照片。
羅浮村黨支部書記李文說:“她雖然是個小女娃,但干起事來絕不馬虎,村里的大小事她都知道,是我們村的‘萬事通’。”李文口中的“小女娃”,正是任明月,自2019年5月份來到羅浮村后,她很快就和村民打成一片。
“明月,能幫我家老人錄入一下信息嗎?我媽媽臥病在床,我也不會操作。”“好,我這就過去。”接到村民李春永的電話后,任明月沒過多久就來到李春永家中,10多分鐘后便操作完成。
這只是任明月每天工作的一個縮影。為更好地開展工作,任明月常在下班后加強學習,提升自己的駐村工作能力。“大部分村民的文化水平較低,有些專業名詞他們不知道,而且怎么申請、怎么領取補助也不清楚,我就先自己弄通弄懂,再講給他們聽,這樣效率會高一些。”任明月說。
“但鄉村發展還是需要產業支持。”任明月說,羅浮村現有2100畝的水旱田和500畝林地,土地資源相對豐富,便引進了海南羅福農業開發有限公司開展生態園林共享農莊項目,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方式發展花海旅游產業,讓羅浮村漸漸煥發出新的生機。
看著羅浮村的變化,任明月笑在臉上,暖在心里,但這僅僅是個開頭,面對接下來的工作,她心中有“譜”。她說:“羅浮村要依托生態環境,發展農村休閑觀光旅游,加快挖掘農業的文化價值、生態價值、休閑價值,扎實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為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提供有力支撐。”
“外來戶”當“主心骨”發揮黨支部引領作用,夯實鄉村振興基礎
10月19日上午,在澄邁縣永發鎮龍樓村委會的一間辦公室,村民何開德與該村的鄉村振興指導員羅嘉彬面面相覷,因聽不懂海南話,在一番比劃后,羅嘉彬終于明白,她想復印一些身份信息。這種情況,他已不是頭一回碰到。
2020年2月,老家在山西的羅嘉彬來到龍樓村擔任鄉村振興指導員。“剛來時村民對我不冷不熱,入戶做排查時由于聽不懂海南話,自己很有挫敗感。”羅嘉彬說,之前預想過工作不好開展,但沒想到海南方言成了他開展工作的第一個障礙。
聽不懂海南話怎么辦?如何打開工作局面?羅嘉彬便運用肢體語言與村民溝通。他說:“現在村民也樂意和我溝通,有啥事兒就說‘去找那個聽不懂海南話的指導員’,彼此間慢慢熟絡了起來。”
“龍樓村脫貧戶何際林夫婦,家中有5個孩子,全家靠著夫妻倆種地的收入過日子,一年到頭也掙不到幾個錢。”得知情況后,羅嘉彬立即與村“兩委”干部和鄉村振興工作隊溝通,詢問能否給何際林夫婦安排村內的公益性崗位。
如今,何際林夫婦一個從事巡河員工作,一個成為村里的護林員。“很感謝小羅對我們的幫助。”何際林告訴海南日報記者。
不僅如此,曾經是澄邁縣軟弱渙散黨支部之一的龍樓村,如今已提升為五星黨支部。“黨支部的引領和帶頭作用是開展鄉村振興工作的基礎。”羅嘉彬說,作為鄉村振興指導員,他常與村中的黨員干部、鄉村振興工作隊一起,讓每一位黨員開展踐行承諾當先鋒,讓黨員做表率讓村民看到黨支部的形象,切實起到模范先鋒作用。
“下一步,我們將精心構建培養體系,通過組織培訓、宣講、跟班學習等方式,不斷提升鄉村振興指導員綜合能力素質,引導其積極投身鄉村建設,為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發展獻策獻力。”澄邁縣委組織部有關負責人表示。(本報金江10月21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