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10月31日的《經濟日報》05版發布題為《屯昌揮筆入畫來》的報道,關注海南屯昌培育起多元鄉村產業形態,逐漸成為海南中部旅游大縣。文旅產業的興旺,使得鄉親們有了在家門口創業就業的機會,家庭收入大幅增加。文旅產業的發展,不僅富了當地村民的口袋,還促進了鄉風文明,為鄉村振興提供源源不斷的內生增長動力。
以下為版面圖和報道全文↓↓↓
10月31日的《經濟日報》05版版面圖
屯昌揮筆入畫來
據經濟日報報道丨記者王偉
在今年舉辦的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上,一幅名為《黎族婦女》的油畫吸引了不少游客駐足欣賞。這幅被買家高價收藏的油畫,作者叫王和雄,是海南屯昌縣一位地地道道的農民。
↑農民畫家鄭惠正在創作油畫。陳傳濤 攝
屯昌縣地處南渡江南岸、五指山北麓,靠近海南生態核心區,“田字形”高速公路網在此交匯,距省會海口僅40分鐘車程。依靠得天獨厚的生態、交通、區位優勢,屯昌的文旅產業正駛入發展快車道。
油畫街
在屯昌,有一批“農民畫師”,農閑時與油彩為伴、以繪畫為業。他們以較高的油畫創作水平,形成了屯昌畫師品牌。他們的工作室匯集在一條街上,游客與客戶慕名而來,油畫街成為屯昌一景。
屯昌油畫風起,緣于屯昌咸六村自學成才的農民畫師陳有俊。1984年,陳有俊創辦起屯昌研璞軒美術學校,培養了6000多名學員。村民在農忙之余放下鋤頭拿起畫筆作畫,成為農村一道亮麗風景。
↑農民畫家陳益君創作的油畫《家園》。(受訪者提供)
“很多人知道深圳大芬村的油畫產業,但人們不知道的是,大芬村的畫師中有不少是屯昌過去的。”屯昌油畫協會會長陳傳濤說。
2011年,屯昌縣委、縣政府出臺《油畫產業發展方案》,著力打造油畫之鄉。在上海、深圳、廈門等城市闖蕩的農民畫師紛紛回到家鄉,油畫村發展起來了,油畫街更是成為游客的“打卡”地。
今年4月,屯昌縣政府與中國銀行海南省分行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力求通過線上線下一體化開發等方式,進一步唱響屯昌油畫品牌,做大做強油畫產業。
王理是屯昌油畫步行街“耕耘畫廊”的店主,30來歲的她原來在廣州從事油畫行業,幾年前返鄉創業,開辦了這家畫廊。她說:“來購畫的游客不少,一般的風景畫價格為幾百至幾千元不等,如果是原創作品能賣幾萬塊。”目前,當地政府免費提供鋪面,經營成本低,她每年收入能達到20多萬元。
“一方面吸引散客購畫,另一方面為企業提供訂制繪畫服務。”陳傳濤說,油畫街自開業以來,已經吸引10多萬游客參觀,這些油畫產品不僅銷往國內各大城市,還遠銷國外。
“你看,畫中孩子歡快的眼神與小狗警惕的眼神形成鮮明的對比,生動鮮活。”在一幅名為《下學》的油畫前,來自海口的繪畫愛好者秦冬給孩子講述著此畫的精妙之處。
最終,秦冬以4200元的價格買下了這幅畫。“這幅作品花費我3天時間,反復打磨,是個小幅精品畫,賣出這個價格還挺滿意。”《下學》作者、農民畫師楊嬌萍說。
主題園
從油畫街向西南方向行駛12公里,就到了以“香”聞名的夢幻香山芳香文化園景區。這一投資超2億元的景區,有薰衣草、玫瑰、沉香、迷迭香、羅勒等100多種來自世界各地的芳香植物,也有藍花楹、木棉、火焰木、風鈴、刺桐、黃槐等40多種觀花植物,人們在這里縱情于花的海洋。
“園區以香草文化為核心,自主研發了香水、香皂、香草茶等產品,打造了旅游、健身、科研、加工產業鏈。”景區負責人稅紅告訴記者,夢幻香山芳香文化園景區擁有國家級“熱作標準化生產示范園”“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五星級園區”“海南省休閑農業示范點”“海南省首批共享農莊”等稱號。
園區還有一款爆品——泉水檸檬。利用當地獨有的土肥條件,夢幻香山芳香文化園景區帶領周邊村民種出優質鮮食富鋅檸檬。游客們休憩納涼之際,來一杯泉水檸檬水,滿口清香沁人心脾;來一份涼拌檸檬,酸爽可口回味悠長。稅紅說,他們的泉水檸檬一年四季掛果,與客商們簽訂長年供貨合同,遠銷東南亞和歐洲。
2015年開園至今,到夢幻香山芳香文化園參觀的游客越來越多,景區儼然成為海南中部的“門戶景區”。“孩子放暑假了,專程帶他們來這里看看,學習認識不同的植物,參加一些戶外拓展、手工制作活動,品嘗特色香草餐飲,這里值得一來。”海口游客黃彬帶著一家人自駕來到這里。
“夢幻香山芳香文化園景區的發展,為屯昌文旅產業發展注入新動力。”屯昌縣旅游和文化廣電體育局副局長譚之淦說。
緊挨著夢幻香山芳香文化園,以“椰樹文化”為主題的嘉樂潭金椰子旅游文化綜合項目初現雛形。該項目總經理高薇說:“海南是椰樹之鄉,但是以‘椰樹文化’為主題的旅游項目較少,可以說是個市場空白。屯昌縣有良好的農業基礎,這個占地4000多畝的文旅項目種植了5萬多株泰國金椰新品種,不少椰子已開始掛果。未來,游客可以在這里度假休閑、體驗椰子采摘和椰果加工等。”屯昌縣政府還為項目配套完善了水網工程,如今,金椰林已漸具規模。
“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我們發展椰子產業的信心更足了。以椰子景觀為依托,我們還要建起椰子文化主題公園,打造集農業種植、休閑觀光、文創展示、購物消費等為一體的產業園,探索農文旅深度融合。”高薇說。
紅色路
南田紅色之旅是屯昌近年來的熱門旅游線路。1927年,以“恢復和發展黨的組織,在農村建立工農武裝,以革命武裝反對反革命武裝”作為中心任務的南田起義,為海南瓊崖革命根據地“23年紅旗不倒”奠定了堅實基礎。
沿著屯昌縣西昌鎮南田村的石頭小道一路往里走,經過一棵有百年樹齡的大榕樹后,一口八角形狀的水井映入眼簾。
“1927年,瓊崖革命領導人馮平帶領500多名工農赤衛隊隊員駐扎在南田村,當時吃水困難,馮平帶領戰士和群眾一起擴建水井,將水井挖深、口徑擴大。”南田村村小組組長邱天富說,為發揚紅軍革命戰斗精神,傳承“吃水不忘挖井人”的革命傳統,南田后人又將該井更名為“紅軍井”。
起義宣誓會舊址、指揮部遺址的一件件文物,一張張英烈的圖片,向人們訴說著那腥風血雨的崢嶸歲月,向人們揭示著今天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不斷提升的紅色旅游品質,優美整潔的鄉村景觀,完善的基礎設施,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游客,南田起義舊址也被海南省委黨校列為革命傳統教育現場教學基地。
“我們結合南田起義紅色革命教育開展好新時代社會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正在整合資源,用好鄉村振興經費,把南田、椰子寨、母瑞山等革命老區連接起來,打造屯昌紅色旅游線路。”屯昌縣委書記凌云說。
激活一江春水,屯昌旅游越來越熱。今年1月至7月,屯昌接待過夜游客31.46萬人次,同比增長25.7%;接待一日游游客 38.16萬人次,同比增長404.1%。今年前三季度,屯昌縣共接待游客82.48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3.3億元,同比增長69.22%。
無中生有與有中培優
據經濟日報報道丨記者王偉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深度、廣度、難度都不亞于脫貧攻堅。鄉村要振興,產業是關鍵。培育出富有核心競爭力的支柱產業,也就牽住了鄉村振興的“牛鼻子”。
產業哪里來?無外乎無中生有、有中培優。
立足實際分析自身優劣條件,這是培育產業的基礎。因地制宜找到一條切實可行的產業發展之路,需要真功夫。
得天獨厚的自然稟賦、豐富多彩的黎苗文化積淀,讓海南的廣大農村擁有豐富的旅游資源和文化資源,因此發展文旅產業是海南實現鄉村振興的有效路徑。
屯昌的民間畫師資源,是屯昌油畫業最具競爭力的核心力量。屯昌縣委、縣政府搭建油畫步行街,鼓勵畫師們返鄉創業,才有了今天的屯昌油畫產業,是為無中生有。
椰樹是海南的地理標志之一,不管是椰樹,還是椰子加工食品,都很常見。然而,屯昌栽下4000畝椰苗,專門打造起以椰子為主題的專業園區,讓游客可以徜徉椰林、沐浴椰風、體驗椰子采摘與椰果加工,是為有中培優。
在“武術之鄉”“油畫之鄉”“水晶之鄉”“南藥之鄉”“沉香之鄉”的底子上,屯昌培育起多元鄉村產業形態,逐漸成為海南中部旅游大縣。文旅產業的興旺,使得鄉親們有了在家門口創業就業的機會,家庭收入大幅增加。文旅產業的發展,不僅富了當地村民的口袋,還促進了鄉風文明,為鄉村振興提供源源不斷的內生增長動力。
作為海南中西部山區,屯昌還需思考怎樣才能盡快納入海南旅游景點大循環路線,“畫”出一條鄉村振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