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暇時間,約上三五好友或和親人走進共享農莊,投身自然放松繃緊的神經,越來越受到市民游客的喜愛。

共享農莊既是田園綜合體的一種實現形式,也是海口建設美麗鄉村的一個重要抓手。近年來,海口聚焦農、文、旅深度融合發展,強化典型培育,加強服務指導,推動共享農莊規范運營,著力打造“農業+”融合發展新業態,走出一條實現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的“三農”高質量發展新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春節期間,市民游客在瓊山區紅旗鎮三角梅共享農莊內參觀游覽。(資料圖)

田園花海享美景 姹紫嫣紅醉游人

“差不多快到三角梅的花期了,我準備買幾套漂亮的漢服,約上好朋友一起去海口三角梅共享農莊拍照打卡,感受不一樣的田園風光。”市民梁倩倩看著手機里推送的海口美景興奮地說,到環境優美、靜謐的共享農莊體驗一次生態游是很好的休閑娛樂選擇。

11月4日,在海口三角梅共享農莊的培育大棚里,光葉紫、蠟染粉、灑金葉橙……色彩斑斕、品種多樣的三角梅讓人流連忘返。“我們農莊里有136個三角梅品種,占地800畝,每年的1—4月份是游客最多的時候。”海口三角梅共享農莊科研副經理李雪青告訴記者,今年春節假期期間,農莊日均接待游客3000人次以上。此外,1月30日至5月5日期間,農莊總客流達到10萬人次以上。

3月20日,游客在瓊山區紅旗鎮邊洋村的三角梅共享農莊內拍照留念。(資料圖)

當天,記者在海口三角梅共享農莊看到,不少員工忙碌而有序地維修水管、修剪花枝、拔除雜草。“在這上班離家近,干得很開心。”吳愛菊告訴記者,她住在農莊周邊的邊洋村,每天的工作內容就是圍著三角梅轉,先是拿扦插枝培育小苗,再精心照料培育成大苗,同時注重修剪、施肥、澆水等事項。“這幾年,來農莊看花、游玩的客人越來越多,我們村子越來越好看,大家的生活也越過越好。”吳愛菊樂呵呵地說。

“目前,我們農莊吸納52名周邊村民入園務工,在客流高峰時還會聘請更多村民,按日結算工資。”李雪青介紹,該農莊建成7年來,帶動周邊村民種植花卉2200畝,共實現產值1.2億元,間接帶動就業170人。“除了解決就業外,我們還鼓勵村民通過發展庭院經濟種植三角梅,我們提供種子、花盆、技術指導并進行收購。這樣一來,村民不僅有工資、土地租金的收入,還可以增加種植收益。”李雪青說。

共享農莊與美麗鄉村密切相關,美麗鄉村為共享農莊建設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條件,共享農莊則豐富了美麗鄉村的產業內涵。“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優化購票渠道,創新營銷形式,辦好每一年的花展。同時,不斷完善配套服務,爭取補充餐飲、采摘、親子互動、房車露營等元素,為市民游客提供多樣化的游玩體驗。”對于未來發展,李雪青充滿信心。

11月6日,俯瞰位于瓊山區三門坡鎮紅明農場14隊的海南荔海共享農莊全貌。

依托品牌農產品 農民吃上旅游飯

優越的氣候條件,良好的生態環境,扎實的產業基礎,為共享農莊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與此同時,依托第一產業,海口不少共享農莊在農業品牌打造、提質增效上已初見成效。

海南荔海共享農莊位于瓊山區三門坡鎮紅明農場14隊,依托海口火山荔枝的品牌支撐,農莊結合當地特色,開發休閑旅游。“市民游客來了可以摘荔枝、摘火龍果、吃農家雞、購農產品,還可以進行親子、研學、團建、住宿等深度體驗旅行。”海南荔海共享農莊董事長羅永強介紹,農莊占地面積約520畝,主導產業荔枝種植了1萬株約350畝,還兼種50畝火龍果及20多畝高附加值的水果,自2018年農莊開園以來,客流逐年上升。

“每年5月份海口火山荔枝成熟期,也是我們的客流高峰期,日均接待游客高達1000人次以上,不少家長帶著孩子前來體驗。”羅永強說,農莊主打海口火山荔枝,有效融合了熱帶高效農業種植、鄉村休閑旅游、海口火山荔枝產品研發、文化體驗,實現了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

11月6日,海南荔海共享農莊標示牌美觀醒目。

周軍華是紅明農場的居民,他被聘用為海南荔海共享農莊的技術指導。“每天我都來海口火山荔枝種植基地里看看,現在到了荔枝控梢、環割的階段,尤為關鍵。”周軍華告訴記者,在農莊里就業,不僅離家近,還做著自己熱愛的事情,每天忙碌又充實。

“我們農莊吸納了紅明農場的職工居民負責海口火山荔枝的種植和打理,解決他們的就業問題。在海口火山荔枝生長的各個時間點,我們會組織農技專家為農莊以外的種植戶開展田間小課堂,為大家提供現場教學,還會邀請周邊的‘田教授’為大家進行實操。”羅永強說。

在共享農莊發展的過程中,羅永強一直在思考創新發展的舉措。“我們的共享農莊存在體量小、客流可持續性不強的難題,后續我們將在基礎配套設施、水果種植等方面探索,引入更多有特色的產品。值得一提的是,這次省里出臺的《關于進一步支持共享農莊發展的十一條措施》給我們帶來了信心和激勵,也為共享農莊的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基礎。”羅永強說。

11月6日,海南荔海共享農莊內的紅色小木屋為市民游客提供多樣化的游玩體驗。

共享農莊顯成效 鄉村振興添動能

2017至2019年,海口共有26家共享農莊列入海南“共享農莊”創建試點名單。海口共享農莊基本布局為西部綠色長廊火山文化與羊山熱帶水果和特色熱作高效農業產業區;東部濱海熱帶國家農業公園和休閑漁業產業帶;中南部紅色體驗與熱帶水果和特色熱作產業帶;南渡江流域規模化蔬菜基地、蘭花基地、石斛基地、沉香基地等觀光高效農業產業帶。

盡管共享農莊發展初顯成效,但在采訪過程中有業內人士坦言,共享農莊在發展的同時遇到不少問題。共享農莊是個新生事物,涉及農業農村、住建、資規、生態環保等多個部門,工作協調機制仍未穩固建立,形成的工作合力不夠。

在海南大學設計學教授、學科帶頭人譚曉東看來,“共享農莊”具有豐富的內涵和外延。具體來說,發展“共享農莊”要依托海南優良的生態環境和獨特的熱帶農業資源,貫徹共享經濟理念,堅持以農為本、規劃管控、市場主導、資源共享、試點先行、保護生態、彰顯文化等原則,開發農業的多功能性,推進農業與旅游、教育、文化、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

“目前,海口的共享農莊產業還缺乏拳頭產品,沒有形成有規模的鄉村旅游綜合體。”譚曉東認為,共享農莊是鄉村振興的有力抓手,后續海口應該在政策支持,頂層設計,成立專家團隊,引入文化、藝術以及合適的產業等方面持續發力,因地制宜謀發展、促振興。“共享農莊在建設發展的過程中,要著力凸顯其獨特的優勢,形成百花齊放、亮點紛呈的效果,讓消費者可選擇性越來越多,市場前景越來越廣闊。”譚曉東說。

海口市農業農村局產業發展科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海口將加強示范引導,圍繞十大特色品牌,重點發展瓜菜和荔枝、蓮霧、蜜柚等熱帶水果,以及淮山、地瓜等地方特色農產品,提高農業生產經營的科技化、組織化和精細化水平,為消費者提供多元化、個性化、高端化的產品。進一步加強“互聯網+”,推動休閑農業向共享農業發展升級。同時,把共享農莊與鄉村振興結合起來,完善鄉村旅游等設施建設,更好地吸引游客消費,使農莊和美麗鄉村成為既有“顏值”、又有價值的田園綜合體,實現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增美。

標簽: 海口 又有 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