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報海口11月8日訊(記者傅人意 通訊員張丹陽)游艇休閑游備受青睞;陵水黎安國際教育創新試驗區秋季迎來首批新生;“深海一號”順利投產,帶動前三季度石油開采業增長68.9%……海南日報記者11月8日從省發展改革委獲悉,今年以來,隨著海南自貿港政策紅利加快釋放,我省在不斷構建現代產業體系中加強制度創新,“3+1”主導產業呈現競爭新優勢,進一步促進實體經濟提質增效。
新政策繼續強化支撐主導產業,自貿港政策紅利加快釋放。今年7月份以來,我省推動自貿港進出島航班加注保稅航油政策、洋浦保稅港區加工增值免關稅政策公布實施,全國首張服務貿易負面清單編制出臺,外籍郵輪多點掛靠管理辦法制定執行。圍繞爭取早期收獲,我省還建立政策跟蹤和落地推進雙機制。航班加注保稅航油政策先后完成首單業務,首架“零關稅”進口飛機抵達洋浦。三亞市保稅物流中心通過驗收。前三季度,兩個15%所得稅優惠政策合計減免稅額超過39.4億元。截至今年8月底,三張“零關稅”清單適用商品貨值31.7億元、合計減免稅額5.4億元。
創新驅動引擎動力增強,營商環境制度日益完善。今年7月份我省發布最新一批共7項制度創新案例,其中保稅港區物流分離監管、境外船舶移籍“一事聯辦”、國際商事糾紛“三位一體”多元化解等將為貿易投資自由便利增添新手段。11月1日起,《海南自由貿易港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正式施行。我省告知承諾涉企經營許可事項較自貿試驗區版本多40項,行政審批事項下放44項、取消19項,88.5%的省級行政許可事項實現全程網辦。文昌、白沙等市縣開展項目審批流程再造,推動項目“拿地即開工”。科技創新翻身仗打響,《海南省以超常規手段打贏科技創新翻身仗三年行動方案(2021-2023年)》公布實施,提高研發投入強度等8個配套文件先后印發。
省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表示,隨著自貿港政策紅利加快釋放,制度創新不斷集聚,我省主導產業塑造競爭新優勢。據統計,今年前三季度旅游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和熱帶特色高效農業合計占全省地區生產總值近七成。
旅游業展現韌性。“長樂公主”“南海之夢”號于9月復航。9月份,全省接待游客人數501.1萬人、環比增長49.9%。前三季度累計接待游客5759.3萬人次、旅游總收入1071.5億元,分別增長57.8%和136.9%。
現代服務業突出特色。今年以來,樂城先行區接待醫療旅游人數約8.6萬人、增長近2.3倍,2021版特藥險吸引近24萬人參保。“中國洋浦港”新增6艘登記船舶,注冊國際船舶合計載重能力達到474.7萬噸,較上年底增長三成。
高新技術產業賦能擴容。海南至香港海底光纜投入商用,國際互聯網專用通道獲批開通,1月至8月網絡技術服務業增長36%。重大新藥創制試點顯效,引進9個新藥品種共實現產值13億元。齊魯制藥新獲批產品4個,普利制藥歐美標準生產線投產,產值增長均超過50%。東方華盛聚碳酸酯項目即將投用,百萬噸乙烯等加快建設,石化產業鏈條關鍵節點基本打通。兩批次申報高新技術企業共1110家、增長52.7%。
農業經濟固本增效。今年前三季度,我省糧食作物播種387.5萬畝,完成全年任務的95%。成功試種50多個熱帶水果新品種,帶動熱帶水果實現產量323.5萬噸、增長3.4%。生豬累計出欄276.9萬頭、增長71.5%。休閑農業接待游客870萬人次、增長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