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保城鎮抄抗村,小紅燈籠般的紅毛丹掛滿枝頭。“今年收成好,價格高,日子就像紅毛丹一樣越來越紅火了!”村民黃志明說。

黃志明家有18畝坡地,5年前,在保亭縣農業服務中心的指導下,黃志明改種紅毛丹,今年收入近20萬元。

地處海南生態核心區的保亭山多地少,發展規模化農業局限性較大。農民收入大幅提高,源自于保亭縣委、縣政府堅持“精品、特色、稀有”的發展方向,持續優化農業產業結構。為讓保亭農產品更有知名度,他們抓標準化高品質生產,力求“小而精”。保亭在今年7月還發布“保亭柒鮮”地方品牌,即紅毛丹、菠蘿蜜、百香果、榴蓮、黃秋葵、什玲雞及六弓鵝,通過品牌賦能促進保亭農業的健康發展。“保亭柒鮮”發布當天,海南順豐速運等公司就與保亭縣相關單位簽署價值2億元的意向銷售合作訂單。

紅毛丹是著名的熱帶水果之一,由于對氣候條件要求高,僅在保亭縣域適宜大面積種植。為使紅毛丹產業規模化發展,保亭出臺了一系列扶持紅毛丹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編制了《保亭紅毛丹產業發展專項規劃》,使紅毛丹成為振興保亭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

近些年,由于紅毛丹供不應求,種苗價格水漲船高,單株價格達到30元。為進一步減輕農民負擔,提高農戶發展紅毛丹產業的積極性,保亭充分利用和整合各項發展資金,向購買紅毛丹種苗的農戶、專業合作社等發放補貼,補貼比例為70%,種植戶只需要自籌30%。

“2020年,僅種苗補貼一項就支出了100多萬元,我們還對購買種苗的農戶進行回訪、指導,處理保花保果等問題。”保亭縣農業服務中心熱作站站長謝軍海說。

謝軍海認為,種苗補貼一方面調動了農戶種植的積極性,另一方面也為農戶增加了未來收益。“粗略計算,3年后,100多萬元的種苗補貼將會為農民朋友帶來超過2500萬元的收益。”

截至目前,保亭紅毛丹種植面積2.5萬畝,收獲面積2.06萬畝,年產量1.63萬噸,產值達3.38億元。

同時,保亭加快推進一二三產業交叉融合發展,依托每年在保亭舉辦的“中國七仙溫泉嬉水節”,推出“保亭鄉村旅游紅毛丹采摘季活動”等,吸引眾多消費者入園采摘,實現旅游收入和農業收入持續增加。

“我家種了16畝紅毛丹,平時我們不賣果,主要是為游客提供采摘。許多游客慕名而來,采摘下來的果子按斤賣,一斤20多元。”在保城鎮經營黎家農家樂的李麗霞表示,種植紅毛丹還帶火了住宿、餐飲產業。

在其他農產品的發展上,保亭也堅持高質量、高標準。以黃秋葵為例,保亭在種植歷史方面并不占優勢,但是保亭響水鎮的黃秋葵也種成遠近聞名的品牌。

11月2日一大早,響水鎮陡水河村村民符道鳴載著剛從地里采摘不足2個小時的黃秋葵送往七彩莊園。“今年管理得好,黃秋葵個大、飽滿、品相好。”符道鳴說。

收到高質量的黃秋葵,七彩莊園總經理楊偉宇的心里有了底,“農戶們今年應該會有不錯的收入,按照每畝純利潤8000多元算,每戶純收入在4萬元左右”。很多秋葵種植戶開上了汽車、住進了新房。

農產品收購價容易受市場影響產生波動,保亭在鼓勵農戶種植瓜菜、果蔬的同時,積極做好產銷對接工作,讓農戶發展產業更安心。“我們與種植戶簽訂保底價收購協議,降低他們從事農業生產的風險。”楊偉宇說,種植戶與農業企業簽訂收購協議后,收入有了保障。

保亭縣委書記穆克瑞說,目前保亭農業品牌化建設已經步入新階段,下一步將以“保亭柒鮮”等公用品牌為核心,逐步完善和建設保亭七大特色單一產業型子公用品牌,每個子公用品牌下重點發展3個具有市場核心競爭力的龍頭農業生產經營主體,通過資源共享、抱團發展帶動全縣企業、合作社和農民共同發展,走出一條別具特色的產業致富之路。(經濟日報記者 王 偉)

標簽: 海南 成品 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