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先鋒榜
■海南日報記者 李佳飛
椰影婆娑,綠水環繞,初次來到文昌市會文鎮鳳會村的人,一定會被這個美麗的小村莊所吸引,而村子的蛻變不過是近兩三年的事。鳳會村駐村第一書記、鄉村振興工作隊隊長鄭慶煌和他的隊員們,積極推動鄉村建設,并見證它的不斷發展。
“生態美,產業興,鄉風好,我們和當地村民一樣自豪和珍惜。”11月9日,鄭慶煌在接受海南日報記者采訪時感慨,近年來,在省級職能部門以及文昌市委、市政府的關心支持下,鳳會村的變化有目共睹,村民的幸福指數也大幅提升。
資料圖:經過水系綜合整治,鳳會村綠水環繞,景色優美。
鳳會地處會文鎮西南部,村莊所屬石壁河下游地段,水系發達,資源豐富。然而,上世紀70年代,由于當地河道改造,避彎取直,造成鳳會、新開、邊溪、寶峙等老河道未連通而積淤,加上兩岸污水直排,破壞了原本良好的生態環境。加上排水功能弱化,導致洪澇災害時有發生。
2019年3月,48歲的鄭慶煌從文昌市供電局被派駐到鳳會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和鄉村振興工作隊隊長。他到任后開始拜訪每家每戶,并定下“規定”——每周二上午召開村黨支部會議。通過狠抓主題黨日、“三會一課”等工作,形成了“村里大事小情上村黨支部會討論”的工作機制。
茂亭村民小組部分村道沒有硬化,工作隊立即向相關部門申請資金,不到一個月,路就修好了;村里十字坑洋1200畝農田因為灌溉用水不足,常常面臨減產欠收,于是鄭慶煌向派出單位文昌供電局申報電力項目支持,解決了農田灌溉用電問題……
“有什么困難就打他電話,他都會想辦法幫忙解決。”鳳會村上昌二村村民小組村民潘玉明說,在鄉村振興工作隊的積極推動下,村委會爭取到大量資金進行基礎設施建設,人居環境越來越好。
2020年,文昌市水系連通及農村水系綜合整治試點縣項目石壁河鳳會段開工,鄭慶煌同村干部一道,協助施工隊勘探河道、做村民思想工作,促使項目順利建成。
“水系連通工程整治的不僅是河道,還有沿河兩岸的生態景觀及配套污水處理設施,力爭做到‘河清、水暢、岸綠、景美’。”鄭慶煌說,通過疏浚河道、清除河內有害植被,鳳會河段防洪、排澇、灌溉等功能逐漸恢復。配套岸坡整治,鳳會村新增了3處污水處理蓮花池,在蓮花盛開的季節,一池一池綻放的紫色睡蓮,為整個村莊增添了幾許雅致。如今,鳳會村已呈現一幅水清岸美的圖景。
發展產業方面,鄉村振興工作隊聯合村黨支部,堅持“黨建+特色產業”發展思路,大力宣傳推廣鳳會糖貢、信封餅、鳳會粽子三大品牌產業,讓鳳會特色農產品美名遠播,農戶產品供不應求。
“下一步,我們將以壯大村集體經濟為目標,繼續做大做強品牌產業,同時借助水系連通工程,發展以采摘,觀光旅游,電商平臺為一體的休閑農業,打造海南省五星級美麗鄉村。”鄭慶煌說。
文昌市會文鎮鳳會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林健樂對鄉村振興工作隊贊不絕口。“他們就像鳳會村的自家人,贏得了每一戶村民的信賴。相信鳳會在大家的努力下會越來越好!”林健樂說。
(海南日報文城11月9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