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隨著澄邁縣金江鎮大催村第一家大型企業——海南瓊湘檳榔加工廠正式開工,當地20歲的殘疾小伙周宗垂也有了自己的新工作——加工廠的門衛。當天和他同樣懷著欣喜前來上班的還有來自周邊的500多名村民。

大催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劉啟修和瓊湘檳榔負責人為加工廠揭牌。大催村鄉村振興工作隊供圖

“這樣的企業能夠到我們這里來落戶,以前真的是想都不敢想。”大催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劉啟修告訴記者,海南瓊湘檳榔加工廠從開始和他們接觸到正式開工投產,只用了三個多月時間,之所以有如此快的速度,是因為剛剛成立的大催村振興集體經濟臨時黨支部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澄邁縣委組織部部務委員李國嬌說,為持續深化黨史學習教育和作風整頓建設,扎實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走深走實,今年8月份,該縣啟動了“支部建在鄉村振興一線”工作,推動各級黨員干部到一線、下基層,著力解決一批制約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難點、堵點問題,加快補齊農村突出短板,目前這一工作已經取得了一定成效。

大催村來了“大”企業

盡管地處縣城郊區,但大催村的集體經濟并不富裕,2020年村集體經濟收入僅有3.75萬元。

“為此,在今年8月份《澄邁縣“支部建在鄉村振興一線”工作方案》印發后,我們率先想到的就是將臨時黨支部的中心主題定位于‘振興集體經濟’。”作為大催村振興集體經濟臨時黨支部的書記,澄邁縣思源高級中學黨總支部書記、校長李樹峰坦承,在包點幫扶大催村之前,他們確實沒有想到這個村子的家底這么薄。他認為,鄉村振興是需要產業振興作為基礎的,沒有一定的產業做支撐,集體經濟肯定沒辦法發展起來,村民的生活水平也得不到提高,鄉村振興更是無從談起,所以鄉村要振興,產業必先行。

為了幫助大催村的集體經濟盡快發展,振興集體經濟臨時黨支部通過招商引資方式,引進了海南瓊湘檳榔加工有限公司,利用村里閑置的場地建起了檳榔加工廠。劉啟修說,這家投資500多萬元的檳榔加工廠的落戶不僅給村集體增加了收入,更重要的解決了大催村及周邊村子500多人的就業問題。

大催村駐村鄉村振興工作隊和村兩委干部在檳榔加工廠開業時合影。大催村鄉村振興工作隊供圖

澄邁縣思源高級中學骨干教師、大催村鄉村振興工作隊隊長王宏坤說,在加工廠就業人員中有脫貧戶、低保戶、殘疾人、軍人及脫毒人員。其中如殘疾人和脫毒人員,很難在社會上找到工作,檳榔加工廠不僅可以讓他們在家門口就業,更是讓他們重新找回了自信,更好地融入社會。

村民成為檳榔加工廠員工后在接受培訓。大催村鄉村振興工作隊供圖

檳榔加工廠只是大催村振興集體經濟臨時黨支部成立后結出的第一顆“果實”,據李樹峰介紹,目前新能源汽車相關產業發展迅速,臨時黨支部正努力整合資金入股澄邁一二三機動車充電銷售有限公司,另外還利用金江客運站的客流,在客運站旁邊建設大催小吃街,以進一步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

村民成為檳榔加工廠員工后在接受培訓。大催村鄉村振興工作隊供圖

因地制宜把黨支部建在鄉村振興一線

澄邁縣“支部建在鄉村振興一線”工作開展以來,堅持支部建在村上,發揚“把支部建在連上”的優良傳統,按照“一村一策,一難題一支部”工作方法,聚焦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工作中群眾最關心、反映最強烈、矛盾最突出、最急需解決的堵點、難點問題,由包點單位黨組織牽頭,在包點村(社區、居)設立功能型臨時黨支部。

永發鎮賽玉村是澄邁縣在落實全省百鎮千村建設工作中重點打造的美麗鄉村,這里淳樸熱情的民風、整潔的人居環境和優良的生態吸引了不少周邊游客前來游覽。為進一步建強基層戰斗堡壘,讓這座美麗鄉村更加美麗,澄邁縣政府辦黨組、賽玉村黨支部成立了好鄉風臨時黨支部。

澄邁縣政府辦黨組書記、主任沈新霞說,賽玉村好鄉風臨時黨支部自今年8月份成立以來,通過建立項目清單、宣講黨課、開展衛生清潔專項行動、發放鄉風文明倡議書和向2021年考上大學的貧寒學子發放助學金等形式,進一步促進了鄉風文明和基層黨建的融合,幫助賽玉村黨支部提升了戰斗力和凝聚力。

大催村振興集體經濟臨時黨支部部分成員在檳榔加工廠開業時合影留念。大催村鄉村振興工作隊供圖

澄邁縣委組織部部務委員李國嬌說,與大催村振興集體經濟臨時黨支部、賽玉村好鄉風臨時黨支部同期成立的還有福山鎮敦茶村文化室功能提升臨時黨支部、文儒鎮桂根村村容村貌整治黨支部、老城鎮東水港村推進飲水項目工程臨時黨支部、加樂鎮加朗村加朗黃牛產業發展臨時黨支部、福山鎮福山社區福興西路交通整治臨時黨支部等127個臨時黨支部,這些臨時黨支部成立后,在聚焦鄉村振興工作中群眾最關心、反映最強烈、矛盾最突出、最急需解決的堵點、難點問題,著力打破阻礙鄉村振興建設的屏障,目前已經取得了一定成效。

結對共建為振興 黨建聯盟促發展

澄邁縣委組織部負責人在接受人民網記者采訪時表示,澄邁縣“支部建在鄉村振興一線”工作開展以來,結合“查堵點、破難題、促發展”和“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內容,對標“五查五破”(即查產業發展堵點,破集體經濟發展難題;查人才發展堵點,破基層智力失衡難題;查鄉風文化堵點,破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難題;查生態環境堵點,破生態宜居、綠色發展難題;查基層黨建堵點,破鄉村治理體系現代化難題)任務要求“把脈問診”,找準找實包點村(社區、居)發展最主要的堵點難題,以思想破冰引領發展突圍,量化目標任務、明確時間節點,在“對癥下藥”中破解堵點。

與此同時,澄邁縣在“支部建在鄉村振興一線”工作開展過程中,突出結對共建,著力發揮黨建聯盟促發展作用;將臨時黨支部納入黨建聯盟結對共建活動范圍,組建由臨時黨支部,包點單位黨組織、村(社區、居)黨組織加若干個職能服務掛鉤單位黨組織構成的鄉村振興“3+X”黨建聯盟,通過臨時黨支部責任聯擔、理論聯學、活動聯辦、資源聯享,充分發揮村黨支部的主體作用,把各領域力量凝聚到破解鄉村振興的堵點和難題上來,合力打通阻礙鄉村振興的“任督二脈”。

標簽: 澄邁 支部 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