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上午,2021第五屆海南國際健康產業博覽會(以下簡稱海南健博會)在海口開幕。
在開幕當天舉行的“中國國際醫療健康產業高峰論壇”上,中國科學院院士高福、康樂,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主任張文宏,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寄生蟲病預防控制所(國家熱帶病研究中心)所長周曉農分別就全球公共衛生的挑戰和應對、“全健康”理念、傳染病消除、熱帶病監控等主題發表主旨演講。
此外,本屆海南健博會匯集了眾多業界著名專家、學者,他們將在27場專業論壇中,為健康事業貢獻智慧力量。以下為部分專家觀點摘錄。
11月12日上午,2021第五屆海南國際健康產業博覽會在海口開幕。
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主任張文宏:
我們有信心降低新冠疫情流行度
張文宏。主辦方供圖
我們追求與自然界和諧相處,但是同時也要面對來自傳染病的挑戰,而新冠疫情這一挑戰到現在為止沒有結束。新冠疫情與全球每年發生的季節性流感不同,新冠疫情幾乎可以做到幾周內在全世界大規模蔓延,長達近兩年,沒有終止流行的征象。這意味著人們必須做好長期與新冠作斗爭的準備。
無論接種什么疫苗,無論接種率多高,新冠肺炎比以前任何一次呼吸道傳染病更難對付。但是疫苗的接種很顯然給我們帶來了好處,就是病死率的降低。我們會逐步推動第三針的免疫接種,目前以色列已經完成了44%人口的第三針疫苗接種,發病率開始下降了,意味著將來在免疫強化策略上我們可以做得更好。今天的中國在疫苗藥物方面已處于世界的第一方陣,相信下一階段我國采取的疫苗防控策略也會同步改進,走在世界前列。對于未來,我們不要期望病毒會隨著疫苗接種在世界上就此消失,但是我們一定會有高效的疫苗和新藥,在中國,我們要始終懷有信心可以降低流行度。
海南所建立的公共衛生體系要具備強大的預警能力,這個預警能力可以讓我們盡早發現病毒,海南大健康產業的發展,還會促進醫療資源儲備越來越充足,使我們可以隨時對病人實施充分的救治,所以對于未來傳染病消除而言做到這樣幾點:早期發現、動態清除、充分救治,這種情況下,我們就會發現生活開始邁向正常軌道了。
中國的科技發展和治理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實現對疫情的完全管控,面對當前復雜的國際疫情形勢,國家一定能夠保持戰略定力,我們不會盲目地開放,也不會盲目地封鎖,一定是依靠科學,在充分控制疫情的情況下,逐步實現生活的正常化。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
“信息流行病”需與新冠疫情同防
高福。主辦方供圖
新冠疫情對于人類來講是很大的挑戰,這樣的疫情也給人類提供了機遇。
歷史上,病原微生物包括病毒比如流感,包括細菌比如鼠疫,都給人類帶來了災難,但是人類跟微生物相互博弈一直共存。對于微生物的研究,也為人類認知自我、認知自然、認知這個地球帶來了很多機會,推動了科學的進步、技術的發展、工程和醫學的創新,這非常非常重要,所以既是挑戰又是機遇。
這一次面對新冠疫情,中國科學家沒有打敗仗,我們不到一個星期就把病毒分離出來,幾天就搞清楚病毒是什么,向全世界共享了我們所了解的這個正在流行的病毒的數據和這個流行病的流行病學相關參數。
人類在面對疫情的同時也面對“信息流行病”,網上正確與不正確的信息混在一起讓人不知對錯,因此號召大家除了防控新冠疫情還要注意防控“信息流行病”。
在應對新冠疫情等公共衛生應急事件時,求真務實非常重要。科學求真、向科學要答案,公眾要積極參與。這就是為什么呼吁大家戴口罩,大家就跟著戴口罩,因為需要一定的科學基礎,公眾才會了解、參與、依從。行政務實,最后憑借中國的制度優勢、強有力的行政決策,幫助中國的新冠疫情防控走在世界前列。
除此之外,下一個未知病毒會不會出現?新的病毒感染人類只是時間問題,所以全世界人民還是要團結起來一起想辦法消除甚至消滅病毒。人類在心理上、技術上都要準備好應對病毒,呼吁全球共享疫苗,如果世界不共享疫苗,病毒將共享世界。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寄生蟲病預防控制所(國家熱帶病研究中心)所長周曉農:
用“全健康”理念指導消除被忽視熱帶病
周曉農。主辦方供圖
對海南而言,防治熱帶病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整個海南都處于熱帶地區。廣義的熱帶病是指發生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常見感染性疾病,狹義的熱帶病是指發生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的傳染病和寄生蟲病。目前世界衛生組織列出了20類被忽視的熱帶病,包括體外寄生蟲病、原蟲病、真菌病和細菌病,以及非傳染性疾病(比如蛇咬傷)等。
瘧疾是危害人類健康的重要熱帶病之一,在全球范圍內,我們還是要努力消除瘧疾,包括強化干預措施、提升監測敏感性、優化病人管理、優化媒介控制等。
目前,防治熱帶病的主要挑戰是缺乏有關疾病的數據、缺乏診斷的工具、缺乏治療的手段,同時還缺乏技術支持。所以這些挑戰需要全球各行各業支持。
總的來說,全球已經制定了規劃,最關鍵的是落實行動,要以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作為引領,互相促進、互相支持,這樣才能真正實現消除被忽略熱帶病的長遠目標。當前要實現這個目標,須用“全健康”理念來指導,這一理念已經得到了聯合國機構的各方面支撐,比如在去年的G20會議上,就提出要用“全健康”理念對人畜共患疾病、耐藥等重大問題進行科學研究后解決相關問題。在當前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中,我們應該思考如何用“全健康”理念與范式來阻斷下一次“大流行”,或者我們要爭取讓這次新冠疫情成為最后一次“大流行”。
在海南建設自由貿易港過程中,也應當用“全健康”理念來指導新發和再發傳染病防控。進一步加強衛生系統綜合能力,用“全健康”理念控制和監測熱帶病的輸入和流行,為海南自貿港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北京生命科學研究院院長康樂:
人與環境和諧相處才能保證健康
康樂。主辦方供圖
“全健康”是一種跨學科、跨地域的協作和交流的新方法和新策略。“全健康”關注的內容,即包括了人的健康,人畜共患病,抗微生物的耐藥性食品安全、糧食安全以及傳播的疾病等等,同時還有動物環境,人與動物共享的環境健康問題。
“全健康”是人類在與疾病作斗爭過程中得到的全新認識,我們要接受這樣一個事實:我們只是地球的一個部分,人和動物只能共享自然,人與環境必須和諧相處,才能保證人類的健康。
環境問題直接影響人的健康,包括重金屬污染、空氣污染、持續性有機污染物等都與人的健康密切相關。目前,在全球范圍內,環境的污染已經成為世界各國突出的問題,對于人的健康也產生了影響,持續受到關注。
要認識“全健康”的含義,就需要多學科共同合作,為人類健康、動物健康、環境健康三者成為一個健康整體而努力。“全健康”的目標是提高地球上所有生命的健康水平,這不僅僅是我們自己和身邊的同伴,還有動物植物的各個方面,只有聯合起來才能邁向這個共同的目標。
我們要認識到人類的健康,動物的健康跟環境的健康是密切相關的,要致力于提高改善地球上所有生命的健康水平,為了履行這一使命,我們需要人醫、獸醫和生態學家、環境學家一起來實現“全健康”的目標。從人的角度出發,保護碧水藍天,維持凈土良田,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我們的健康,這可以使我們遠離疾病、預防疾病,可以讓我們在保持良好生態環境的同時獲得自身的健康。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藥品政策與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醫保藥物經濟學專家陳昊:
藥品跨區域帶量采購將成主流
陳昊。主辦方供圖
醫藥服務供給關系人民健康和醫療保障功能的實現。作為健康中國建設的重點任務之一,《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醫療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見》提出深化藥品、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制度改革;《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更是明確要求推進國家組織藥品和耗材集中采購使用改革。
藥品和醫用耗材(以下簡稱藥品耗材)集中帶量采購在深化醫藥服務供給側改革中發揮著引領作用,深化藥品耗材集中帶量采購制度改革有助于推進醫保、醫療、醫藥聯動改革、系統集成,是確保群眾獲得優質實惠醫藥服務的重要保障。隨著國家藥品耗材帶量采購的常態化、制度化開展,國家和省級跨區域聯盟逐步成為藥品耗材帶量采購的主流模式,但各大聯盟在藥品耗材的采購品種、執行區域和采購規則等方面存在一定差異。
帶量采購可以分為國家集采和非國家集采。我國國家集采的藥品主要是原研藥和過評藥(指通過一致性評價的藥品),非過評藥將是未來藥品非國家集采的主要對象。而以單獨一省(市)為單位進行藥品帶量采購難以體現帶量效應,因此,藥品跨區域帶量采購在未來將成為主流的非國家集采模式。
藥品和耗材跨區域(省)帶量采購既可以覆蓋較廣的品種,實現帶量采購,提高帶量效應,實現降價目標。藥品和耗材跨區域(省)帶量采購也給企業,特別是主流企業帶來了機會。只有實施跨區域(省)帶量采購,才能切實保障特定、大型、優質的醫療衛生機構對優質產品的需求,主流企業才能逐漸成為市場的主要供應者,這也符合供給側改革和監管治理的方向。(文字整理/本報記者 郭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