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城市大腦數字底座正式上線!”11月12日,宜昌城市大腦指揮部正式對外發布,經過城市大腦指揮部專班近百人持續攻堅拔寨,建成了城市大腦融基礎底座、業務底座、能力底座、人工智能(AI)底座、數字駕駛艙、集成服務為一體的數字底座。標志著宜昌城市大腦“核心中樞”建成投入使用,智慧宜昌將由1.0時代闊步邁向3.0時代。

數字底座是城市大腦的基礎與核心。記者了解到,本次上線的數字底座,具有數據存儲、高效計算、數據治理、物聯感知、人工智能、安全可控等六大核心能力,涵蓋城市物聯網平臺、區塊鏈、自然語言處理、視覺計算、智能客服等17個方面、4000多個顆粒化事項。

宜昌城市大腦

數字底座國內領先

“與其他城市相比,宜昌城市大腦數字底座有不可比擬的優勢。”宜昌城市大腦數字底座建設專班負責人胡宜春、莊世亮告訴記者,宜昌數字底座采用的是最新云原生一體化架構,相比傳統智慧城市云,容量更大、算力更強、使用更靈活、組件更齊全、運維成本更低,安全設計處于國內領先地位。

目前,宜昌正處于工業化、城鎮化中期向后期過渡的階段。加快城市大腦建設,事關宜昌未來整體管理架構的重心轉移,事關宜昌治理手段、治理方式的戰略轉換,是宜昌市委、市政府作出的一項基礎性、全局性、突破性、系統性重大戰略部署。今年5月,市委、市政府召開城市大腦建設專題會,按下宜昌城市大腦建設啟動鍵。隨后,成立市城市大腦建設指揮部及運營公司,與13個縣市區和宜昌高新區聯動,強力推進“大腦小腦”同步建設。

今年6月,宜昌面向全國征集最佳城市大腦規劃設計方案,經過兩輪比選,從23家編制單位中選出了最優方案。按照宜昌城市大腦建設規劃,根據“建成典范、優中求快”總體要求,計劃在3年內投資3.5億元,建成1個城市大腦數字總底座、2個應用體系、3個保障體系、4大類26個小類場景應用。

“如果將城市看作一個有機生命體,數字底座將為城市運轉提供鮮活數據供給,為預知預警分析決策提供智能支撐,為場景應用提供無限可能。”以數字底座為依托,宜昌同步加快城市大腦應用場景建設,目前已謀劃完善自然災害地理信息系統、智能消防接處警、宜鍵生命護航、處方流轉、一部手機游宜昌等20個應用場景,全市一個停車場、先看病后付費、智能審批、宜格服務、宜接就辦等多個場景已先行試點。

打造“全市一個停車場”,是“我為群眾辦實事”重要內容之一,由市委主要領導領銜推進。截至10月底,全市已新建公共停車場50個、新增公共停車泊位10472個,全市119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停車場在雙休日、節假日對市民免費開放,建成6000余個“共享車位”“潮汐車位”……記者在宜昌城區九碼頭停車場看到,“先離場后付費”場景讓車主體驗到了便捷與順暢。目前,“先離場后付費”場景已應用至南湖停車場、新二中停車場等多個停車場。在宜昌,車主下載“宜昌城市停車”APP或關注微信公眾號,注冊綁定車牌號,選擇“先離場后付費”進行簽約,均可享受“先行離場,事后補繳”的信用付功能。城市停車數字化系統由國有平臺公司投資建設運營,數據匯入城市大腦統一管理和共享使用。

宜昌城市大腦首先是老百姓的大腦

11月12日,宜昌城市大腦數字底座上線新聞發布會上,宜昌城市大腦建設指揮部辦公室主任、市政務服務和大數據管理局局長張紹剛、宜昌市大數據中心主任王天皓、阿里云鄂贛公司政府業務專家莊世亮、宜昌國投集團副總經理孟勤仿介紹了宜昌城市大腦建設的相關情況。

“宜昌城市大腦首先是老百姓的大腦,其次也是治理者的大腦、產業大腦,總體定位是提升城市治理現代化水平的核心工具、面向市民精準高效服務的智能平臺,按照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和城市作為生命體有機體的理念,著力打造現代城市治理的典范樣本。”在回答城市大腦為誰而建,建成什么樣時,張紹剛介紹。

宜昌城市大腦數字底座擁有數據存儲、高效計算、數據治理、物聯感知、人工智能、安全可控六大核心能力,涵蓋17個方面、4000多個顆粒化事項。通過建庫聚數、共治共享,為部門小腦、綜合應用場景以及縣市區數字化改革提供技術、數據和能力支撐。

依托該數字底座,智能審批、宜格服務、宜接就辦、宜鍵生命護航、一部手機游宜昌等場景落地。“全市一個停車場”在南湖、新二中、九碼頭等多個停車場試點,車主均可享受先離場后付費功能;先看病后付費場景實現醫院門診或住院不用繳費,在就診結束后或出院時,通過手機一次性付清醫療費用個人現金應付部分即可。公安、交通、住建、衛健、民政、文旅等10個部門小腦建設方案正在推進落地。

宜昌城市大腦運用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推動城市治理一網統管、民生服務一網通辦、政府運行一網協同,讓城市具備更強感知力、更強協同力、更優洞察力和更高創新力。“數字底座上線標志著城市大腦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張紹剛說。

數字底座為城市高效運轉提供強力支撐

城市大腦建設從技術上講就是要解決“弱”的問題,也就是支撐能力不足的問題。傳統信息化是業務為核心的信息化(系統),要提升為以數據、算法、算力為核心的數智化,需要城市大腦數字底座強大的物聯感知、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基礎支撐能力;從應用上就是要解決“散”的問題,也就是“三難”問題(互聯互通難、數據共享難、業務協同難)。傳統信息化建設模式是以部門為主、條條為主的建設模式,這種部門分散建設造成系統割裂、信息孤島、不能協同聯動、管理和服務碎片化等問題。

因此,通過城市大腦建設推動條塊之間、部門之間、上下之間在數據共享、系統對接、業務協同、服務聯動上有機銜接,加快形成三融五跨的協同運行體系,推進城市治理的流程再造、規則重構、應用創新,逐步實現城市和社會治理從人力密集型向人機交互型轉變、由經驗判斷型向數據分析型轉變、由被動處置型向主動發現型轉變,提升城市和社會治理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水平。

城市大腦將城市看作一個有機生命體,數字底座為這個有機生命體的高效運轉提供強力支撐。數字底座的物聯感知能力成為生命體的神經感知網,連接遍布城市的各種傳感器,實時感知城市運行狀態;數字底座的數據中臺為生命體提供新鮮血液供應,數據中臺匯聚海量數據并深度融合,向各場景應用提供數據支持,實現“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數字底座的人工智能成為生命體的思維器官,在云計算的強大算力支持下為城市運行的狀態評估、風險預警、分析決策提供智能化支撐。

城市大腦的穩定運行與民生服務息息相關,對信息安全具有極高要求。數字底座進行了全面的安全設計,滿足等保+密評雙合規要求,處于國內領先地位。本次上線的數字底座,采用最新的阿里云云原生一體化架構,跨代升級到更先進的DT技術3.0;相比傳統政務云容量更大,算力更強、使用更靈活、運維成本更低;集成了云計算基礎、物聯網、區塊鏈、視覺計算、自然語言處理、低代碼開發、云安全等技術和平臺能力,功能強大組件齊全。

宜昌打造數字經濟新引擎

宜昌提出了城市數字化的高目標,是一種前所未有的氣魄。作為市委、市政府指定的投資、建設和運營主體宜昌國投集團做了哪些探索?

以建設三峽大數據產業園為起點,打造宜昌數字經濟新引擎。目前園區招商入駐企業包括中國電信、阿里、奇安信等20家,園區一期項目年底全面建成投入運營。

以城市大腦項目建設為契機,成立宜昌數字產業聯盟。通過國內行業頭部企業(如阿里)、央企(三峽長電集團、中國電信等三大通訊運營商)、細分領域專業企業(如翼方健數)、本土企業(東土科技)參與城市大腦項目的建設和應用場景的開發,形成宜昌的數字產業聯盟,構建宜昌數字經濟發展的良好生態,反過來再推進宜昌大數據產業鏈的建設和完善,促進宜昌數字經濟發展。

以數據賦能實體經濟為抓手,積極參與項目的謀劃和建設。

發揮產業基金投資作用,支持大數據中小企業發展。目前,國投集團又主導設立了3億元規模的大數據產業專項基金,扶持本土大數據企業發展,引入外地行業細分領域公司落戶宜昌。

(記者 鄭嵐)

標簽: 城市大腦 數字底座 智慧宜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