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報記者 王迎春

潔凈的無菌加工車間中,十幾位工人聚精會神,在一個個毛燕(燕窩未經加工前的狀態)中“吹毛求疵”,制作出雪白的燕盞,這是燕窩制作工序中最考驗耐心的環節。2月10日,陵水黎族自治縣本號鎮格擇村的燕窩初加工展示示范基地又迎來了忙碌的一天。

格擇村鄉村振興工作隊隊長張重輝向海南日報記者介紹,燕窩制作僅僅是金絲燕產業項目的一部分。作為助力該村鄉村振興的特色產業,該項目將以格擇村為核心,整合周邊農林資源,打造以金絲燕為主題,融合鄉村旅游、中醫康養、鄉村民宿等業態的創新型度假景區。此項目全部建成后,將解決1500人的就業問題。

金絲燕產業項目能夠在格擇村落地,離不開該村鄉村振興工作隊的“筑巢引燕”。“我們在調研中發現,在海南發展燕窩產業不僅有優惠政策支持,同時也有生態和旅游市場的優勢。” 作為海南省商務廳派駐格擇村的駐村干部,張重輝表示,位于吊羅山腳下的格擇村擁有適宜金絲燕生存的環境。

為了引進這一項目,張重輝和同事結合工作實際,發揮招商引資的職能優勢,帶領鄉村振興工作隊堅持黨建引領,主動作為,當好企業的“服務官”。

在“筑巢”過程中,工作隊積極對接金絲燕繁育和生態恢復技術領先的海南大洲金絲燕產業集團有限公司,同時取得了縣、鎮兩級政府大力支持。大洲金絲燕集團與陵水縣政府和本號鎮政府簽署了招商項目及一期用地協議,初加工展示示范基地的投入建設也盤活了村里的閑置土地。

“格擇村鄉村振興工作隊在省商務廳的指導幫助下,不僅加快了項目的招商備案等進度,而且解決了我們企業在落地期間的難點和堵點問題。”大洲金絲燕產業集團相關負責人劉濟榕表示,目前企業已正式開展燕窩加工業務,很快將形成產能。

與此同時,隊員們還利用主題黨課向黨員群眾宣傳產業政策,帶動他們自覺投身到項目建設中,讓金絲燕相關產業“飛入尋常百姓家”。

去年9月1日,金絲燕產業項目的展示、科研等工作正式開展,為49位村民提供了就業崗位。“村民在基地工作除了保底工資之外,還有五險一金和績效工資,年均增收能達到3萬元以上。”第一批在基地正式上崗的工人、格擇村村民王春美表示。

(海南日報椰林2月11日電)

標簽: